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

时间:2022-10-13 01:55:59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以下简称《破土》)是丹尼尔-李布斯金,一名美国籍波兰裔犹太人建筑师,成为纽约世贸大厦重建项目总体规划建筑师之后撰写的一本回忆录性质的自传。他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他个人、家族和民族的经历对于自身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在书中,李布斯金直言他对于密斯・凡・德・罗和格罗皮乌兹的否定,他认为建筑应该充分反映出人的情绪,而不是现代主义所标榜的“中性面貌”,或许他的生命体验,正是这种观点最恰当的诠释吧。

《破土》一书的叙事方式很特别,它并没有如自传体常见的那样,以时间轴作为行文规则,而是用不断插叙的形式,将全部叙事分为两个相互缠绕的线索线。其一,是李布斯金和他的家族在二十世纪所遭遇的艰辛和颠沛,他以犹太人的视角讲述了他自己对于苦难的理解。另一条,则是他所经手的两个项目,一是柏林犹太博物馆,一是世贸中心重建工程。前者是李布斯金头一个走下图纸的建筑,作为建筑师,作为犹太人,博物馆项目对于他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后者,则几乎可以看做是他事业的里程碑,同时也是《破土》成书的直接原因。此外,在书中李布斯金不仅仅介绍设计,更讲述了项目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有趣的是,尽管李布斯金在书中一直尽力“保持风度”,但在“拉郎配”一章里最终还是忍不住,把建筑设计行业中的纠纠结结和恩恩怨怨大书特书了一番。

平心而论,李布斯金并不是谦逊的人,作为美国人的自负与作为建筑师的自负相互叠加,这使得“自负”这个词在他身上达到了崭新的高度。甚至曾有读者在书评中写道,想法如此激进的书籍只能看做是“一家之言”。然而,正如李布斯金自己所说“你可以是个忧郁的音乐家,但你不可能同时是个建筑师,又是悲观主义者……说到底,建筑建立在信心之上。”试读:

……密斯・凡・德・罗和瓦尔特・格罗皮乌兹等现代主义大师认为,建筑应该呈现一个中性面貌,但他们那一套放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a中性?在经历了20世纪的政治、文化、灵性的蹂躏之后,还可能接受一个纯洁无暇的现实么吗?我们真的想看到四周尽是没有灵魂的无趣建筑吗?面对我们的历史,面对这复杂而混乱的现实,面对纯粹的感情,难道不想创造一个属于21世纪的建筑吗?

建筑和城市一样,有心也有灵魂。在建筑中,能感受到记忆与意义,体会到被唤起的灵性与文化的渴望。如果对此有所有怀疑,那就想想当年纽约世贸双塔崩颓时那种锥心的失落吧。

当年我住在柏林。2001年9月11日――犹太博物馆才刚开馆不久,来参观的人大排长龙。尼娜和我很兴奋,我们的工作完成了。接着,就看到那些影像,那一再出现的影像。我感到笔墨以形容的悲伤……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第一章“地基”

上一篇:设计的理想与现实 下一篇:魔幻的戏剧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