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银筷子的四代交接

时间:2022-10-13 12:01:34

当William把装着筷子和项链的锦盒拿出来的时候,在场摒住呼吸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吁了口气―一直以来“传家宝”这三个字分量都很重,而William拿出来的东西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显得有点单薄―一双银筷子。

一个泛黄的粉红色锦盒,边缘已经开始抽丝,锦盒中的丝绒托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遗失,那双细长的银筷子在锦盒里有点不知所措地滚来滚去。虽然出场的“仪式感”不足,但把它拿在手中观察把玩,还是能看出筷子的用料、做工相当讲究独到,绝对是银器中的上品。

筷子的上半部分镶嵌着景泰蓝图案,每支筷子的顶端都安放着一颗小银珠,一条五厘米长的银链两头牵连着银珠的两端。这两颗银珠是有玄机的,工匠别出心裁地把筷子做成中空的,把银珠顺时针旋开,就能看见一只耳掏和一支银针藏于其中。

William说,“这是奶奶当年的嫁妆之一,据说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饰品。后来她把这双筷子传给了我母亲,母亲又把它交给了我太太。我们会按照老一辈的意思把它传给下一代,毕竟已经四代人了,其间发生的风风雨雨也没能把这个传统破坏掉,我觉得很难得。”

银筷子的下面压着一张皱巴巴的单据,黄黄的脆脆的,把它缓缓展开,墨迹都已风干变淡,只隐隐约约看到“银铺”的字样和浅红色的边框。

人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事物总是心存敬畏,纵然只是毫不起眼的边角碎料,也存在与视觉不符的厚重感。这双筷子,因为它的故事,变得经典。

那么大的一个家业,至少也给孙辈留点什么

William的故事很庞大,几乎要画上一幅 “家庭树”,才能搞懂这个大家大业的状况。

William的家族是福建莆田南湖郑氏的主脉。郑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根据《福建通志》上记载,他们氏族的源头便是赫赫有名的“晋朝八姓入闽”的郑姓分支,在福建开基入业后,其后裔就以儒业致显。唐代莆田“南湖郑氏三公”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宋代著名学者郑樵和状元郑侨都是郑氏的后裔。

William老家中的祠堂甚至保存着皇上御赐的墨宝,后来家境逐渐式微,祖先也摘下了头上乌纱。到了William曾祖父一代,只能算是富饶的地主人家,以收租为生。话虽如此,“站在门前远眺,眼睛所看得到的土地都是家里的产业”的情景只不过是上两代的光景。

William的父辈曾经提及过当年奶奶嫁入郑家的大婚仪式,“流水席在村里摆了七天七夜”,“鞭炮从子时开始放,一整天从未间断过”……当然,嫁入豪门,奶奶的嫁妆并非等闲之物,据说金银首饰足以让村里的小金铺的老板汗颜。

解放初期,William祖辈被没收了全部的土地家产。

“在那种情况下,我奶奶悄悄地藏起了几对金银首饰。她当时觉得,那么大的一个家业,至少也给孙辈留点什么。”William回忆道,后来其他的金银首饰在颠沛流离中遗失,只剩下这双银筷子和一条金项链,“奶奶更加宝贝它了,常唠叨说把她留给儿孙媳妇”。

五十年代,郑家的家境变得非常困难。由于“家里成分不好”,William的父亲一代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叔叔到码头里当苦力,给人下货,那些大麻绳把他勒得满身都是血痕。而姑姑年纪小,只能到远方亲戚家打工,每年只有几天放假能回到奶奶的身边。”但日子过得那么苦,奶奶从来没想过把银筷子拿出来卖掉换钱。

“银器的事情,她瞒住了全家人。”William紧紧握着锦盒,仿佛能体会到奶奶当年顶住了重如泰山的压力,“后来奶奶跟我母亲回忆起这些事情时说道,‘打死我也不卖,打死我也不卖’,重复了两次。”

家族两次命运转折关键时刻的“交接仪式”

郑家还有一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他们家族已经连续六代都诞下正房长子。也就是说每一代人的长兄,第一次喜得子嗣,恰好都是男孩。先辈都愿意相信这是上天的恩泽。在这样一个传统而且幸运的大家族,长辈重视子孙血脉,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可以理解,奶奶誓死捍卫“传家宝”的举动也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落脚点。

但跟我们假想有点不同,银筷子从奶奶传到母亲,再传到William太太手中,两次的传承与交接都不在婚礼上。

1966年William的父母在湖北成亲,当时奶奶没有把银筷子给他母亲。八年后,父亲决定把奶奶从老家接到武汉和他们一起住,在火车站上,奶奶当场就把锦盒交给了母亲。William说:“那时候奶奶一脸严肃地对我母亲说,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小宝(William的小名)的媳妇的,仿佛母亲就只是一个保管者,而不是最终的接受者。”

William的母亲把筷子放在抽屉的最深处,每逢换季收拾衣物的时候就拿出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杀杀霉菌。“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看过这个锦盒,母亲也开玩笑跟我说过,这是给我媳妇的。但我那时连媳妇是什么都不知道。”想起儿时往事,William忍不住大笑。

自从William的父亲成功争取到修改成分后,他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的环境开始变得顺当,但偶尔还会有艰难的时候,“有一次单位工资发不出来,母亲让我们把年初拿到的1块钱压岁钱先借给她,她去买米。银筷子的事情,谁也没有提。”

五年前,William娶了如今的太太,生下了一个宝贝女儿,家庭一如父辈的期望,殷实美满。同样,母亲也没有在当年的婚礼庆典上把传家宝交给媳妇。

去年夏天,William的父亲病逝,陪伴了父亲大半辈子的母亲悲痛至极。在奔丧期间,母亲抖颤着把银筷子塞到William太太的手中。“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她让我们保管好,等孙女长大了,交给她。”William说。

两位母亲,都选择在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举行传家宝的“交接仪式”。奶奶奔波劳累了一辈子,终于选择老来从子,从老家投奔武汉,把下半辈子交到大儿子和媳妇的手中;母亲失去至亲的伴侣,唯有寄情于子孙。两位母亲都有一个相同的夙愿,把筷子托付给儿辈,把祝福传送到眼睛看不见的孙辈的未来。

后记

从家族树可见,William祖上都是非同凡响的人物。除了他父亲郑氏一支家世显赫以外,母亲那边也是书香世家。William的外祖父毕业于黄埔军校,随后成为军统情报局内的军员。外祖母在上世纪初,出生于湖南一封建大家族,自小聪慧敏感。成年以后受新文化影响,William的外祖母迅速加入进步青年的队列,反对缠足,剪短发,热烈追求自由、平等,后来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师从徐特立教授。

同样地,William的外祖父也给后辈留下了一些传家宝,跟他奶奶“只传媳妇”的习俗不同的是,外祖父给五位子女都准备了人生的纪念品。William的母亲,得到的是一只银碗。这只银碗的故事,似乎更多,但母亲似乎不愿提及,连William也知之甚少。

William的外祖父也许不曾想到,传给女儿的这个小银碗,冥冥之中跟亲家传下来的银筷子凑成一对。不知道年轻时的母亲,在接过婆婆手中的筷子时,心头有否一颤?大概从那一刻起,她认定了眼前的男人,是她最后的依归,天涯海角,此志不渝。

上一篇:潘石屹+张欣 中西文化碰撞与和谐的典型代表 下一篇:全球最具网络人气的6大时尚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