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路径图技术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13 11:56:39

DSA路径图技术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DSA路径图技术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外周介入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借助DSA路径图技术进行外周介入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对比剂用量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DSA路径图技术;外周介入;应用价值

临床上,DSA路径图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和省时省力的立体成像技术[1]。这一技术可以准确的观察到病变部位的位置和具体情况,使进行手术的视野更加清晰。因此,将该技术运用到外周介入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常规的外周介入工作中,通常需要进行血管造影,药物灌注栓塞和球囊扩张等手术操作,应用DSA路径图技术可以准确的确定病变区的血管走向和病变范围等,可以有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本文对80例进行外周介入术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介入诊疗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28-80岁之间,其中子宫肌瘤患者5例,膀胱癌患者5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例,脾栓塞的患者7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9-82岁之间,其中子宫肌瘤患者4例,膀胱癌患者4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例,脾栓塞的患者10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例。另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和设备

在本研究中,应用到的主要仪器和设备主要有LCE和血管造影机(美国GE公司),MARK V型高压注射器,以及各种型号的导管和超滑泥鳅导丝(日本Terumo公司);另外,还有造影机使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碘海醇注射液。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外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实验组,在外周介入术中引入DSA路径图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进行前,应用改良的Seldinger方法进行经皮穿刺右侧的股动脉,然后在导丝的引导下,将导管插入病灶部位一级血管进行DSA采集,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和膀胱癌患者,选择穿刺的是髂内动脉;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选择的是股深动脉;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选择肠系膜上动脉或者肠系膜下动脉;而对于脾栓塞患者则选择近脾门部位的脾动脉。其中对比剂总量是15-25毫升,流速设为3-6毫升每秒,注射的压力设置为300-400PSI。然后对得到的DSA图像进行观察,将病变部位供血动脉分辨出来,把事先准备好的导管插入到病变的血管部位,将模式设定为路径图模式,在透视下注射造影剂,观察病灶部位血管和导管影像的路径图。根据得到的路径图,将导丝超选择插入到即将进行造影动脉内,引入导管,然后再次进行DSA造影证实,接着进行药物灌注和球囊扩张等具体操作。

1.4 观察指标

将进行DSA路径图技术介入手术和常规操作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比较的内容包括对比剂用量,透视曝光时间,以及总介入手术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X2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比剂用量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是70-160毫升,平均为(64±7.8)毫升,而实验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是55-120毫升,平均为(80±9.2)毫升,实验组的对比剂用量显著的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对比剂用量的比较

2.2两组患者透视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透视曝光时间方面,实验组的透视曝光时间是5-18分钟,平均为(10.3±1.6)分钟,而对照组的透视曝光时间是6-17分钟,平均为(14.4±2.4)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透视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DSA路径图技术是一种具体的路标技术,它主要是应用造影剂的充盈像与之后不含有造影剂的透视图像进行相减从而得到的血管影像,进而引导导管和导丝顺着血管轨迹进入血管内[2]。对于这项技术,已经在神经介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DSA路径图技术在子宫动脉超选择进行插管的时候,因为在周围有很多条开口和走向非常相似的血管,经常会出现导丝错误的进入其他导管的现象。而利用DSA路径图技术可以将导丝准确无误的定位和插入到目标血管中。另外,以颅内动脉瘤为例,一般的常规治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做一次以上的二维路径图,即会多次使用造影剂,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对患者的辐射也增加,进一步对患者的副作用增加。而DSA路径图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减少造影剂的使用,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因此,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因此,本文对80例行外周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本研究中,对照组的对比剂用量平均为(64±7.8)毫升,而实验组的对比剂用量平均为(80±9.2)毫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吕岩, 刘景鑫, 朱昆. 三维引导路径图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J]. 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7): 7-8.

[2]张永红, 张旭升, 张扬扬, 等. DSA 路径图技术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21): 2666-2667.

[3]彭晓芳. 分析介入神经放射学中 DSA 图像测量技术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0): 132-134.

上一篇: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 下一篇:MMP―9在恶性肿瘤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