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舞翰墨写人生

时间:2022-10-13 11:28:52

我与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韩文岭相识已有多年,最近听说他近年连续四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在圈内已成佳话,便专程采访了他。

胸蓄锦绣,信笔翰墨。走进韩文岭先生“空静”的画室里,像走进一个新的天地,又像在读一部新书,身心都被眼前的环境影响了。看他写字立姿悬肘,心手双畅,笔杆舞动,墨飞如云,纯真飘逸,全然把自己的悟性、天分和本色,融入行云流水般的作品里,使我感到如痴如醉,思绪飞扬。打开其书作,首先是顿感到一阵扑面而来的钢军铁马、整齐端庄的军旅之风;又感觉到一种飘然奇丽、超然尘外的山林之意象;更体会出一股文雅恬静、文采飞扬的书卷之气。难怪听有的圈内人士说,看韩文岭的作品就好像看深山老林的清泉,能感觉出流动、跳跃和幽静,还有闲逸的书卷气。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如此感人,多次获奖。

艺术道路,多看多临。文岭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投笔“从戎”,并以执著的精神和聪明的才气从士兵干到了参谋长,91年转业到党政机关至今。他幼时就酷爱书法,七岁便随祖父临习柳体,亦临隶书,入伍后也未中断,被誉为“军营小书法家”。80年代初师从一些书法名家,改习颜体,后上追古代简帛书体、敦煌书体,还临过许多魏碑、汉隶和墓志,又习求“二王”、赵孟\、徐生翁、王铎、山人等不同书风,兼学习国画、篆刻、刻字、刻瓦等。其受影响较大的则是银雀山汉简、敦煌《大慈写本》和徐生翁书风。

毫不张扬,修成大道。文岭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长期从事文秘的干部,说话用词有酌,条理有序,具有温文尔雅,稳健刚毅的文人外表。他尤其习惯看书、写作,我每次见他时总是坐在电脑前,手边放着书和笔,工作之余,便走进他的“笔耕水墨”之中,或行云走笔,或谈笑品茶,或促膝倾怀,果敢直爽,毫不张扬。墨种笔耕不计年,废纸写透砚磨穿。经过几十年不息的艰辛执著,文岭在深得古法、兼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已经能够准确地驾驭中国书法的语言,特别是在深受书卷的滋润以及创造性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的作品连续入选了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其书法论文《“云冈三品”与“龙门二十品”析》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其作品连续入展中国书协在济南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在厦门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刻字艺术展”;“第八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在西宁举办的“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北魏刻瓦入展了“青岛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展”等。圈里有人把全国书展比作全运会、比作全国歌手大奖赛是非常准确的,几万名高手竞技,最权威的专家评判,山西省能入围以上这些最高展览的每次仅有一人或数人,而他却能连续入展,这就标志着其作品和造诣已进入了成熟期,并和成功划上了等号。这些殊荣的获得,自然在书法圈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和冲击,因为这毕竟是很多书者终生奋斗、梦寐以求而又确实难以达到的目标。另外他还有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内蒙古书画院常务院士、东方书画院创作委员等一大堆正规社团的头衔,每天都有一封封的邀请函邮来,其作品不仅被多家单位及个人以万元高价购买收藏,而且在外地有了较好市场。

耐住寂寞,安静读书。作为一个艺术家,文岭认定了董其昌“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一旷世命题的重要。多年来文岭先生耐住寂寞,从来不过节假日,一年四季坚持读书。他说,书法在呈现美感给读者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姊妹艺术的手法、姿态、思想和节奏等,这就是书法应有的变化、节奏、韵律、形象、美感、对比等要素。所以书法作品水平的高低,不仅是靠技巧,最终是体现在书者的学问、气质、情趣、境界、修养和人品。“胸中有书”趣味意境格调修养自然流于笔端,这才是书法,它全部的奥妙就在于这一时期。正因为书法乃寂寞之道,是一门见效很慢、很熬人的慢功夫,所以一定要多读书,尤其是读史书、读好书。要静静地修,慢慢地养,循序渐进,锲而不舍,毕一生精力苦苦追求。

自然创作,追求意境。文岭先生承载生命情感的书作独臻妙境,他认为水平的高低是靠作品来说话的,不能靠炒作,更不能自欺欺人,要不受积习桎梏,不为时风迷惑,克服浮躁情绪,踏实作学问,学点真东西。采访中他告诉我:书法创作首先就是要随心而动,自然传达真实的心灵信息。其次是要有意境。三是注意细节,增加作品的耐看性。四是尽力提高书法作品的线条质量。五是要继承创新。既要学传统,又要敢突破,坚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弘道养正。他又说,作品的意境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要具有这种美的意境,就要靠大量的读书学习。

今后的路,老实开心地走。采访过程中,与文岭先生对面而谈,近距离感受到了一种谦和朴厚和宁静真诚,而没有丝毫的浮躁和火气,那种清新蕴厚让人如沐春风,获益深深。他对我说,我一贯坚持低调做人,切勿张扬。对于书法恐怕我一生也难以悟透!在艺术的追求上,我只是企图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领悟,倾注在作品之中,把自己心灵中瞬间的冲动变成一种既具张力但又很平和,既有表现激情又很有理性收敛,既有古朴追求又很有灵动美感的东西。另外我还了解到,他这些年来一方面甘守文人的寂寞与清贫,置身斗室,深居简出。另一方面又以独有的激情和大方,先后入秦川,上华东,赴冀鲁,历江浙,尽阅大川大山、世俗民风,开阔胸怀。临出门时,他还表示,对于书法在社会上的发展,有机会也一定会尽力去做,为推动我市的书法水平去努力。听着他简朴的话语,心中一方面在为他“衣带渐宽”的执著修练所换来“秋来稻黍黄”的收获而祝贺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这种扎实的学风不仅为我市的艺术同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也为艺术追求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我们期待他的才情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心灵和视觉的新体验。

韩文岭简介:

韩文岭,笔名寒凌,号瓦庐居士.1953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1991年由某团参谋长转业到大同市委政研室工作。作者出身书香门弟,自幼酷爱书法、幼时随祖父先习柳体,亦研隶书,此后一直坚持习书,入伍后也未中断,被誉为“军营小书法家”。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师从山西省一些著名书法家,改习颜体,亦习隶书,遍临多宝塔,勤礼、张迁、史晨。石门颂,颂诸碑。1990年以来,又上追古隶.简帛书体,从各种古今碑帖中吸取营养,使书艺日臻长进.与此同时,还兼习国画篆刻,均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书法作品,追求严整中之受化,清秀中之古朴,逐渐形成纯熟圆润、清逸飘雅、淳古率朴的书风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先后在全军书展、山西省书展及全国性多次书展获大奖,二次获全国书展金奖,还入展在济南举办的由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作品入选《二十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鉴中韩书法篆刻家大辞典、亚洲艺坛名流、中国雕刻艺术精品集等,其以北魏古瓦为材的瓦刻作品,不仅在全国获大奖,而且为众多收藏家所珍爱。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华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内蒙古青年书画院常务院士,金龙阁书画院研究委员等。

上一篇:纳入“流程”的创新写作 下一篇:青春作伴好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