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时间:2022-10-13 11:26:32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往往会用符号、图画、文字等来表现自己的学习经验,这些稚嫩的记录其实就是幼儿前书写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这些前书写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幼儿更深入地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积累更多前书写经验,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在开展主题活动“神秘洞”时,幼儿联想到了蚂蚁洞,萌生了极大的探索热情。教师顺势引导幼儿将探索过程记录下来,通过仔细分析幼儿的作品,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

第一次创意书写:哪里有蚂蚁洞

活动开始了,教师先请幼儿分组寻找蚂蚁洞,在分组分享经验时,有幼儿忘记了前面同伴已发表过的意见,代表小组汇报时不能很好地表达同伴的想法,怎么办呢?孩子们决定用适当的方法记录大家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觉得这是让幼儿进行前书写学习的契机。

第一次根据记录进行交流时,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的记录缺乏顺序,不能准确再现自己做过的有意思的事情。教师顺势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自己讲起来也更生动?孩子们想到了用箭头和线条表现事情的顺序,教师适时地给他们看常用的QQ表情符号,告诉他们在记录时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还要想办法表达当时的动作或心情。如,这是第六组幼儿的记录(图1)。他们跑到平时看到有蚂蚁经常爬来爬去的大树下找到了蚂蚁。他们用箭头表示树下,用叉表示没有找到蚂蚁。第五组幼儿不会写“跟”字,也想不出可用什么符号来代替,就请教师写了个“跟”字,他们再加以模仿(图2)。这张记录表的意思是:他们变成了蚂蚁的跟班,蚂蚁爬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他们说,这样做的理由是跟着蚂蚁就能找到它的家。可半天过去了,他们还是一无所获。第三组幼儿在记录中说,他们看到一个洞了,为了证明这是蚂蚁洞,他们抓了一只蚂蚁放在洞前,结果那只蚂蚁掉头就跑了,他们这才知道这个不是蚂蚁洞(图3)。

反思:幼儿的这些记录可以让教师看出他们探索的思路,他们能用独特的方式把事情发生的顺序表现出来,并且能将抽象的文字图象化,特别是名词,但是动词的表达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他们模仿教师书写汉字。

随着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前书写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不但知道了记录是把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记录下来,还知道怎样记录更有序,这使他们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蚂蚁洞都是他们想办法找出来的。如果能吸引蚂蚁自己从洞里出来,是不是就能找到更多的蚂蚁洞了呢?

第二次创意书写:怎样找到蚂蚁洞

孩子们为此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只有看到蚂蚁自己从洞里爬出来,才算找到蚂蚁洞。一段时间后,第二组幼儿准备了白糖、米饭、糖果等食物来引诱蚂蚁。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第一个蚂蚁洞。在他们的启发下,其他组幼儿也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更多的食物,如面包屑、饼干渣、巧克力、果冻、橘子等。但什么是蚂蚁喜欢的食物呢?他们一一作了尝试并进行了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难题:如果要用先前的记录方法把蚂蚁“全都喜欢”“有时候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都记录在一张纸上,那么就会因记录内容太多而看不清楚。怎么办呢?他们想到了请教教师,教师于是帮助他们设计了一张表格,引导他们运用表格同时记录需要记录的内容并进行统计,让人一看就明白。

这张统计表是一组幼儿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图4),他们知道统计表的横格和竖格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只有横格和竖格的要求都满足,才能在空格上打勾。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积累了经验,知道哪一种食物对蚂蚁最有吸引力,从而能通过食物引诱更快地找到蚂蚁。

最后,孩子们把统计的结论画了下来:蚂蚁喜欢颗粒小、吃起来甜、闻起来香的面食类食物(图5),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已会用汉字和符号(如鼻子后面的圈形图)来表达难以表达的形容词问题了。

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设计了表格,让孩子们知道了当需要将很多事情记录在一张纸上时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以前孩子们在其他活动中也接触过表格,而这次书写活动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主题活动经验的初步总结。在统计结论图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用蚂蚁最喜欢的食物引诱蚂蚁可以找到最多的蚂蚁洞,由此探索活动有了新的切入点:教师请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哪里的蚂蚁洞最多。

第三次创意书写:哪里的蚂蚁洞最多

有了表格书写的经验,这次幼儿先将每次发现的蚂蚁洞一一画在记录纸上,并约定一星期后进行统计。在第一次做统计图(图6)时,幼儿用不同的标记(如横线、三角形、圆形等)记录数量。在第二次做统计图(图7)时,教师用数字记录数量,并且把横格、竖格的位置对换了一下,目的是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这样对换位置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每组幼儿都发现了很多蚂蚁洞,他们通过比较各份记录表得出结论:墙角、草丛中、大树下的蚂蚁洞最多(图8)。

找到蚂蚁洞之后,幼儿都想知道蚂蚁的巢穴是怎样的,蚂蚁在洞里做些什么。可是蚂蚁洞在水泥的缝隙里、草丛堆里、墙角里……肉眼根本看不到。怎么办?幼儿尝试了种种方法,但都行不通,例如,放大镜根本伸不进洞内,木棒只能探测蚂蚁巢穴入口的深度,铲子会破坏蚁穴导致更加看不清洞里的情况……幼儿的种种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教师还是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种种尝试记录下来。如,这是其中一组幼儿设计的记录表(图9)。横排的第二格表示幼儿的预测,第三格表示幼儿验证的结果。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方法做统计图,而且记录清晰。

反思:这次创意书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自己学画统计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记录中,因为蚂蚁的洞穴分散,孩子们不能边记录边统计总数,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分两步走,先用符号记录,再用数字,第二次记录时教师又有意互换了横格和竖格的位置。就这样,幼儿一步一步探索,逐步理解了统计的含义,同时知道了同样一件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记录。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的前书写经验更丰富了,他们发现了很多记录的方法,书写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知道怎样记录才能让人看得更明白。

第四次创意书写:蚂蚁的巢穴是怎样的

活动进行到这里,好像卡壳了,因为幼儿看不到蚂蚁洞的内景。但正是这个悬念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教师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蚂蚁巢穴及蚂蚁生活的情景。很多幼儿画好后觉得应该给图画配上说明文字,因为他们知道图画书的画面下通常都有文字。这时,教师就根据幼儿的阅读经验,引导他们用图夹文的形式创作。有孩子还发现,图画书里常常会使用相同的句式,教师便建议他们也试着仿编。

A幼儿借鉴了绘本《蚯蚓的日记》。他想象中的蚂蚁洞穴是四通八达的,每只蚂蚁都在忙碌地工作:有的在喂小宝宝、有的在喂蚁后、有的在不停地搬运粮食……他配的说明是:我想象中的蚂蚁洞在地下,像管子一样四通八达(图10)。B幼儿认为蚂蚁洞应该和迷宫一样,是一层一层绕起来的,蚂蚁将粮食藏在这个“迷宫”的最里面,这样就不会被偷走了。他配的说明是:我想象中的蚂蚁洞像迷宫(图11)。C幼儿认为蚂蚁洞是像楼房一样一层层的,蚂蚁按照等级住在不同的楼层,蚂蚁宝宝住在最下面,蚁后住在最上面……他配的说明是:我想象中的蚂蚁洞像楼房(图12)。

接着,教师要求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或收集关于蚂蚁巢穴的图书资料,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带到幼儿园来交流。当看到各种资料上的表现的蚂蚁巢穴时,孩子们兴奋不已:“我画的蚂蚁洞和真的差不多!”

反思:在这里,教师根据幼儿以往的图画书阅读经验引导幼儿开展创意书写,并引导幼儿用一定的句式加以仿编。幼儿不仅能用图画表现他们的想法,而且能用某些符号或汉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如“我想”“蚂蚁”“洞”等,在句子表达上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顺序性和结构性。虽然教师一开始就知道幼儿不管怎么尝试都不可能真正看到蚂蚁洞穴里的情况,但还是鼓励幼儿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画出了他们想象中的蚂蚁洞,从而展现出一个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蚂蚁王国。

在主题活动“神秘洞”中,孩子们的记录经历了从原始、无序到清晰、固定、有序的过程。幼儿的前书写能力伴随幼儿的探索活动得到了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前书写能力并不是靠教师灌输获得的。尽管孩子们的记录是稚嫩的,但它表现了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和他们对事物的探索过程。教师是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发挥引领作用的。

上一篇:·公告板·防火自救我知道(大班) 下一篇:托班自制布艺书四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