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13 11:25:28

小议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1

摘 要 加强诚信建设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点,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诚信建设 市场经济 执政能力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间和谐社会应有之义,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点,加强诚信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主流是是积极向上的,多年的诚信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人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观念是在不断的增强的,大部分人能够将诚信视为立足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但是在部分领域,部分人之中也存在诚信意识淡薄,行为不诚信等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重视,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一、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作为国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中国共产党,要带头讲诚信、守信誉,只有忠诚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和保持党和群众、党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互相信赖的关系,诚信待民,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才能安定和繁荣。

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看,党员干部的素质与作风中问题最多、危害最大者也是政治品行上诚信缺失。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把诚信建设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同志一再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杜绝“假、大、空”的恶习,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同志再三强调,要狠煞形式主义歪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现象。

诚信是领导干部的必需具备的素质,是执政党取信于民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和思想作风的集中反映。作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党的事业系于一身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信口乱许诺, 随意开空头支票,要以诚立身,以信取义,不断加强诚信道德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讲诚信能产生号召力,形成凝聚力,提升党员的形象;更能大大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营造社会整体诚信环境,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加强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由此可见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各社会关系相互支撑、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的环境和系统,这个环境和系统的基础就是诚信友爱。有了诚信友爱,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就有了共同的价值基础,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才会互信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人与自然间也会融洽相处。加强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也是和谐社会的落脚点。

三、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诚信和失信的道德冲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状况,因此,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支撑,市场经济体系难以形成和完善,经济运行难以实现规则化和健康化。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如果追求金钱名利超出对智慧和道德的追求,整个社会便会产生道德情操的堕落,结果是公正性原则被践踏,市场经济趋于混乱。

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政府到民间在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中,都必须诚实、守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以契约和信用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才能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商誉。企业信用将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逐步确立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诚信建设势在必行,通过正确的教育导向、舆论导向、利益导向的推动,再加上制度法规的制约,必将使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莘.诚信政府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2]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9.

[4]崔宜明.契约关系与诚信.学术月刊.2004.2.

上一篇: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浅析 下一篇:浅析如何做好高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