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时间:2022-10-13 10:25:09

绒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辽宁绒山羊属绒肉兼用型品种,因其产绒量高、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广大养殖户青睐和追捧。近些年,随着产业化、规模化养羊不断发展,绒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在养殖过程中时有发生并呈加重趋势,目前,该病在辽东山区畜牧业生产防治工作中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病案例

在2011年5月19日至30日,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大川头村八组共有5群羊476只陆续发病。1月龄至12月龄羊先发病,且传播快,病程1~5d后开始死亡,发病179只,残废20只,发病率为85%,死亡率为57%;12月龄以上大羊发病传播慢,病程5~11d,发病163只,死亡92只,发病率为53.8%,死亡率为28.8%;年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

见于1月龄至6月龄羊,病程1~3d,消瘦快,饮食废绝,眼结膜苍白,体温高达40.5~41.6℃,呈稽留热,反刍停止,无力至死。

2.亚性型

见于6月龄至12月龄羊,病程3~6d,精神沉郁,逐渐消瘦,食欲减少,眼结膜苍白,严重的可见粘膜黄染,尿色黄,体温高克40.5℃以上,呈稽留热,心衰、无力、死亡。

3.慢性型

见于12月龄以上成羊,病程6~11d,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流涎,双眼流泪,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少数病畜下颌水肿,毛焦肋吊,四肢无力,肌肉振颤、磨牙,早期体温高达40~41.6℃,后期降至常温,卧地而死亡。

三、病理变化

1.急性型

身体消瘦,可视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肝肿大,边缘钝圆,质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浓稠的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心肌内外膜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大,偶见出血。

2.亚急、慢性型

极度消瘦,贫血,黄疸,可视膜苍白,血液稀薄,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呈胶样浸润,散发点状出血,全身脂肪黄染,肝脏先肿大变性,呈淡黄色,胆囊肿大,充满浓稠的胆汁,继之发生灶性坏死和增生,脾脏肿大,皮质散发点状出血。长骨的红色骨髓表现增生。胸腔、腹腔、心包囊积液。

四、实验室检验

1.涂片镜检

耳静脉采血,用4%枸橼酸钠抗凝血抹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在油镜下镜检,可见红细胞变形,表面附着有椭圆形、半月形、杆状、逗点状、星状、大小不等的附着体,呈淡紫色,有折光性,无细胞壁和细胞膜和细胞核。

2.病原体活动性观察

静脉采鲜血到载玻片上,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用牙签充分混匀),用吖啶橙染色,在油镜下,可见红细胞呈月牙状,星状等多型性,细胞边缘附着球形,短杆状、星状、闪光状橘黄色的小体,有的附着干细胞表面,有的游离于血浆中摇摆流动。

五、防治

1.治疗

1.1在饲料中,每100kg饲料里添加适量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200g、复合维生素B(可溶性粉)30g、葡萄糖3kg、小苏打400g;

1.2选用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奇(100mL含磺胺间甲氧嘧啶10.0g,多西环素2.5g,甲氧苄啶2.0g,吲哚美辛1,0g,波瑞特5.0g,胃动力0.01g),深部肌肉注射0.2mL/(kg体重),1 d 1次即可;对重病的,可用红奇肌注,配合5%的葡萄糖200~500mL、10%的葡萄糖酸钙20~100mL、5%的碳酸氢钠50~250mL、维生素C10~30mL,1次静脉注射,连续2~4 d治愈。经过以上疗法,1~6个月龄的小羊治愈率达92%,6~12月龄育成羊治愈率达94.8%,12月龄以上成年羊治愈率达97.6%。

2.控制

2.1加强饲养管理,注重饲料营养、饲养密度等;减少应激反应,如降温、雨淋等;扑杀蚊、虱子等;

2.2对患病动物隔离治疗,避免治疗器械被污染;

2.3控制继发感染,促进动物生产性能提高;

2.4每周采用卫康-THN带羊消毒1次,每月用圆兰红散拌料7d。

六、小结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在一定应激因素或慢性传染病存在的条件下,引起抵抗力下降,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所以减少应激反应,净化慢性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

由于该病引起机体自身免疫病、低血糖、酸中毒、溶血性贫血等病理生理反应,所以该病的治疗应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配合治疗,以使机体能迅速恢复,并控制继发感染。

此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所以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病原体在机体血液中数量保持相当低的水平是允许的,但需要控制病原体数量,如饲料中可加适量敏感的抗生素,如惠中生产的妙福等。

上一篇:城市泔水养猪管理对策 下一篇:浅谈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