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氏兄弟的艰难追寻

时间:2022-10-13 09:52:46

《平凡的世界》中孙氏兄弟的艰难追寻

摘要: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西北农村历史变迁过程中陕北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苦难中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剖析苦难生活中的爱情抉择与亲情绵延,并从中来把握这部现实主义巨著中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及其精神内涵。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苦难,追寻

在生活中,命运的苦难是无法逃避的,它总是无情地伴随着每一个生存者。但苦难又不是无法战胜的,人只要有不屈的奋争精神,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和战胜苦难命运的魄力,就能超越苦难,从苦难中自我救赎,成为命运的主人。作《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在苦难下的自我救赎来感受强烈遒劲的生命意识和各种精神力量,从而指导人们能超脱现实的生存苦难。路遥所描述的苦难下的追寻主要集中于坚韧不屈,高扬奋发的个人精神追求、亲情和爱情的追寻。作家是在激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凡的、普通的人们,鼓励他们脚踏实地地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去创造、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一.身在农村,不甘平凡

1、在穷困的学生生活中追寻知识

《平凡的世界》中所塑造的孙少平就是一个在苦难中追寻的典型,他的奋斗历程恰似一曲激越昂扬的生命乐曲。孙少平来自黄土高原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但他从不自甘平庸,却能时刻充满激情和斗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他与孙少安相比,属于另一类型的农村年轻一代,即“向往更大的世界,等候机遇,有新作为的新型农村青年。”在原西县城上高中时,他生活艰辛,食不果腹,身体极度单薄,各种政治活动以及劳动代替学习的生活常常使他眼冒金花,精神自卑,但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的困境所吓倒,而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读书、看报,参加各种活动,用知识和实践来让自己走出生活和精神的苦难。

2、在生存的抗争中升华精神

饥饿、贫困和孤独的折磨反而让孙少平拥有了知识,抛弃了许多“乡巴佬”式的险隘偏见,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中毕业后生活迫使他回到了他的起点――生养他的双水村务农,他不甘心在双水村平平淡淡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即使外面世界充满风险,也心甘情愿去闯一闯。“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甩打几下就死了,即使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强烈的自强自立意识,使他不愿将自己捆绑在黄土地上,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的生活,希望走自己的路,靠自己双手改变命运,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无论是幸福、苦难、光荣或是屈辱,都想亲自去遭遇、去承受、去创造。

二.走出农村,不断进取的孙少平

孙少平外出打工,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完全是为了金钱,而是他想过另外一种生活,想从农民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摆脱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1、生活磨难中不断成熟

如果说学生时代的孙少平在同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搏击中还显得被动的话,那么跨入社会的他则处处表现出非凡的进攻性格。本可以呆在双水村做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的他选择的是一条艰难的背井离乡当揽工汉的生活之路。他经历过苦难和贫困的洗礼,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农村的闭塞落后和愚昧共同培育了他不安份、不满足的心理特质,文化知识的新钥匙又开启了他向外发展的心智,他的这种心灵世界决定了他一生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成长于城市,思想情绪将处在永无休止的冲突和躁动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并没有把孙少平脱落成为一个干不了重活书生气十足的知识分子,本质上他仍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吃苦耐劳是他的特性。出去寻梦的孙少平在两个月的生活重压下成为一个地道的揽工汉子,原来的细皮变得又黑又粗糙,两只手被石头和铁棍磨得生硬,右手背上有点伤,贴着一块又黑又脏的胶布,人也变得沉静了。出门在外,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忍受屈辱,但这一切孙少平都认为是值得的。孙少平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做着最沉重而又卑微的劳动,然而对此他却有自己的看法:“是的,他是在社会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孙少平仍能显出精神的崇高,仍然抱有诗者的浪漫!

2、工人生活中升华精神

到铜城煤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的转折点,他在这里所遭遇的一切使他的意志和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并真正完成了自我救赎。带着自己的理想,孙少平来到铜城煤矿。到铜城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的一大转折,也是他意志品质、精神气质的充分体现。井下生活的艰险最能考验人的意志,有的人退缩了,逃跑了,孙少平却一如既往,凭借自己强有力的双手,掌稳了生活之舵。他用劳动“掠夺”了弱者的“财富”成了征服者,成了别人精神上的领先者,由贫穷变成了矿工中的“富有者”,转为正式工人,激起了他对生活更大的热情。当孙少平开始对生活有更大热情的时候,师傅的不幸遇难让他悲痛万分,但他却又不得不强忍悲痛,照顾惠英嫂和明明,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同时忍受着他人的闲言。最后,孙少平以自己的赤诚,博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被推荐为班长。但更大的不幸再次降临,曾经无数次给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深深爱着的女友田晓霞突遭厄运。那是一段极为痛苦的日子,孙少平挺了过来。他没有向命运下跪,以更强的斗志抗争着。他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果敢,带领他的采煤二班成为全矿出煤率最高的班组,并以出色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能力,获得了“青年突击手”的殊荣,取得了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胜利。透视孙少平的奋斗历程,可以说,他的奋斗史也就是一部体验和超越苦难的历史。孙少平是城乡交叉地带中个人奋斗的典型,饱含现代意识与走向城市文明欲望的他,从社会最底层干起,从“低贱的揽工汉”到“挂靠”的郊区农民再到“正式的煤矿工人”,在艰难的奋斗历程中,他饱尝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苦难,在面对非凡苦难、非凡命运的抗争与崛起过程中所展现的不屈不挠、昂扬向上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以远大的理想与高尚的情怀作为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执着而坚定地进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孙少平在苦难的世界里实现了灵魂的洗礼,造就了积极向上、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的崇高人格,同时在他的身上也鲜明地寄托了路遥的理想追求。(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丽娟.《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的情感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2]吴明为.《平凡的世界》中孙氏兄弟的生存意识与爱情观[J].文学教育(上),2008.

[3]高建群.扶路遥上山,星的陨落――关于路遥的回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4]路遥.平凡的世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宗元.《路遥小说的总体意蕴》[M].《文学世界》1993,年第4期,51-52页.

[6]甘晓丹.在苦难中成长――解析《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历程[J].文教资料,2010(23).

[7]丹晨.《孙少安和孙少平》[J].《小说评论》1987年第3期,26-27页.

[8]宗元.《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N].《济宁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26-27页.

[9]阎慧玲.《路遥的小说世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0月.

上一篇:儒佛生命观比较研究 下一篇:从“本源”到“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