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对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作用及护理观察

时间:2022-10-13 07:43:16

利多卡因对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作用及护理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40例ASA I~II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分别于气管拔管前2 min静注生理盐水5 ml和利多卡因1.5 mg/kg。记录气管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对照组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升高,利多卡因组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拔管前2 min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有效抑制了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有利于气管拔管的护理。

【关键词】 利多卡因;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40例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III级,术前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和服用抗高血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用计算机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和利多卡因组(lidocaine group,L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未用术前药, 患者吸氧去氮3 min后开始诱导,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2 μg/kg, 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麻醉维持1.0~3.0%七氟醚持续吸入,瑞芬太尼0.1~0.3 mg/(kg·h)恒速静脉泵入,术中根据血压情况调节吸入浓度和瑞芬太尼泵入速度,间断静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呼吸机机械通气,呼气末CO2维持在30~40 mm Hg。麻醉期间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手术结束后停止物。用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拮抗肌松药的残余作用,静推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后3 min,对照组静推生理盐水5 ml,利多卡因组静推利多卡因1.5 mg/kg,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气末CO2

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血流动力学指标观测从注射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开始,至拔管后5 min. 测得的SAP、DAP、HR在各观测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每组指标与基础值进行组内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 SPSS 11.0统计软件,组内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气管插管常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1],气管拔管亦可导致这些反应[2]。这种作用虽然短暂,但对高危患者如心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却可造成不良影响[3]。虽然气管插管伴随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拔管期间许多刺激与之有关,如切口疼痛、麻醉苏醒以及气管刺激等。气管拔管刺激气道,产生呛咳,导致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利多卡因可阻断心肌细胞膜钠离子通道,降低动作电位上升速率,降低房室传导速度。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降低心率、血压、颅内压和眼内压,有研究证实利多卡因这种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心肌的直接抑制作用、末梢血管扩张作用和对突触传递的影响[4]。本研究在气管拔管前2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有效抑制了气管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

4 护理对策

拔管前充分吸引气管及口腔内的分泌物,拔管后吸尽后鼻道及咽喉部的分泌物,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密切监护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原发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特别密切监护。消除引起心血管反应的各种因素,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充分的术后镇痛、麻醉苏醒期平稳、减少呛咳、吸痰及拔管操作轻柔,准备好减轻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各种药物如:利多卡因、乌拉第尔、艾司洛尔、地尔硫卓、硝酸甘油等,根据患者情况和所合并的基础疾病预先应用或拔管后应用,以消除拔管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综上所述,拔管前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有效抑制了气管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有利于气管拔管期间的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ChraemmerJrgensen B, Hertel S, Strm J, et al.Catecholamine response to laryngoscopy and intub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ree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s commonly used for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Anaesthesia,1992,47(9):750756.

[2] Hartley M, Vaughan RS.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extubation. Br J Anaesth,1993,71(4):561568.

[3] Pernerstorfer T, Krafft P, Fitzgerald RD, et al. Stress response to tracheal intubation: direct laryngoscopy compared with blind oral intubation. Anaesthesia,1995,50(1):1722.

[4] Yukioka H, Yoshimoto N, Nishimura K, et al. Intravenous lidocaine as a suppressant of coughing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Anesth Analg,1985,64(12):11891192.

上一篇: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一篇: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