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名校教学模式的共性探讨

时间:2022-10-13 07:41:19

九大名校教学模式的共性探讨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相继推出。其借鉴了其他模式的特点,科学性、革命性更强,而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纵观这些模式,虽然形式上各具特色,但实际上都有一些共性因素,也就是说构成这些新模式的主旨,所要体现的基本思想是共同的。这就使得这些模式除了采用不同的创新性手段去体现基本思想、挖掘主客体内在的潜质外,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共同的展现形式。下面,我们就以九大名校的教学模式为例,剖析其共同遵守的要素。

一、九大名校的教学模式概况

2010年4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新闻会在河南郑州举行,郑重了《中国教师报》近年来发现和培养的九所课改典型学校。从此“九大教学范式”名扬全国。

杜郎口中学是“1035”模式,即教师把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其呈现出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结构上有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因此被称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昌乐二中是“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分钟+30分钟+5分钟”,其含义有三个:(1)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70%,剩余的10%时间用于成果测评;(2)“271”还体现在学生的划分上: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3)“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20%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交流以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学会的。

兖州一中是“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把一课分为二段,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三步为一课”即课前―课中―课后,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最后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是“自主・交流”学习模式。自主,即提前将学案发放给学生,依据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自学。交流,即交流知识、技能,对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问题,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三型”指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六步”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测试,“一论坛”指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存在的问题再完善。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是“124”教学模式。“124”模式中的“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4”即四大教学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和训练验收。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是“自主、交流式”学习模式。“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流程上主要包含了五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4个环节组成。把“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有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的“五环大课堂”,构建了“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在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二、九大名校教学模式的共性探讨

(一)把自主学习放在第一高度

所有的课改名校都把自主学习放到了前所未有的第一高度,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自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和能力。课改名校的教师们在自学用时上几乎都遵循“宁多勿少”的原则。在学习流程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时段,自学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以后环节的完成状况。

杜郎口中学强调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许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许上。在那里预习课实际上就是正课,把自学的时间放大到一个完整的课时,独立出来,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发现疑问,掌握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解决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可谓大手笔,形成“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有三个特点:(1)立体式,即三维立体式自主学习目标,并将学习任务分解,分别落实到每个组、每个人;(2)大容量,即知识容量大,层次性强,而且从教材中获得基本知识仅仅是初步,接下来有展示、拓展、提升等多个自学活动单元;(3)节奏快,即有限的时间、高效的学习效果。三大模块中,预习的目的就是获得基本的知识信息,发现问题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反馈的作用是检验预习的效果以及自我的感悟、方法的获得、经验的形成等;展示就是交流与对抗的过程,实现“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的教学目标。

天卉中学“学―教―练”三大流程中的“学”,就是在课上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的独学、对学、群学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最后将逐级过滤出来的疑难问题放到下一个环节――“教”中完成。同时,“学”的过程又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出示学习目标―学前指导―设定学习内容―效果自测。“学”是主体,而“教”服务于“学”。如果“学”不充分,那么决不允许“教”。“学”与“教”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保持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知识探究的连贯性。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更具“革命性”,为了突出自主学习的作用,更是将自主学习放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作为对下一节课新内容的预习,是对学生课下自学的指导、点拨,是学生开展自学“路线图”的描述,“课后10分钟+课下自学”对下一节课35分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关键作用。知识的衔接、课时的相扣,构成了大课堂的轮回。

同样,沈阳立人学校的“124”模式中的“2”即指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一个课时,独立出来。灌南新知学校的“自主・交流”模式,“自主”部分也占到了课堂的20分钟。

(二)将互动合作作为高效课堂的主体

在所有课改名校中,互动合作部分并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最能展现自我价值、彰显个性自由、发挥自身潜能、能欲我所能、为我所不能;对于教师来说,又是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调控学习节奏、协调、指挥能力的最好平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无论是课改名校的课改理念,还是观摩课堂教学实录,极尽学生活动所能,创新各种活动形式,强调每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每间教室都是“学习的超市”。无论是生生之间的对学、群学、对抗,还是师生之间的质疑、辩解,都是为了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各抒己见、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

杜郎口中学搬走讲桌,砸掉讲台,就是为了让教师走进学生中,体验学生们的学习感受,了解他们的学习疑问,知道什么是学生最需要的,让学生走上前台,或表演、或展示、或答疑、或对抗,多种形式交相辉映,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或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强调学生即老师、老师即学生。

天卉中学更是提出:课堂是战场,学生就是战士;课堂是舞台,学生就是演员;课堂是赛场,学生就是球员。师生的互动重在点拨、启发学生对学习方法如何选择和应用,以及如何对思考角度的比较和思维能力的开发,探索出“教”的原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学生尽量自己解决;教师只做点拨性引导,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即学生自学―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沈阳立人学校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6个变身中就有两个变身与学生活动有关:一个是变教师“讲”为学生“做”,学生完全有充分属于自己的时间动笔、动手、动口、动脑,在动中思考;另一个是变教“书”为教“学”,教师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参谋,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的“战场”上,教师只负责传授“战术”,至于如何“攻坚拔寨”,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随意走下讲台参与,学生可以随时走上讲台展示。

被媒体称为“宁达现象”的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更是将这种互动推向了极致。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意教室,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互动,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校园网络等现代化的新技术,在互动方面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打破了班的界限,不但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达到了班班互动、远程互动,实现了互动形式的多样化、范围的扩大化。

为了实现课堂互动的最大化,提高每位教师的意识,养成习惯,这些名校在初期大都采取过一些“过激”的方式。被称为“农村教育的一场革命”的杜郎口中学,曾要求教师只准讲10分钟;而江苏灌南新知学校更是“偏激”,不准教师进教室;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更是随时把每位教师的课录下来,进行分析,凡是无端占用学生活动时间、做无用讲解的教师,一律受罚。

(三)把当堂训练作为质量关,严抓不放

课改名校的课堂训练,包括作业、检测、实验等,这些在课堂中占时都比较大,都把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流程的重要部分。训练内容是透视学生的学习状况,甚至是评估课改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是达成教学效果的外在表现的话,那么课堂训练则是把握学生学习内质的最主要方式。所以,无论课改名校在教学理念上有怎样的差别,教学流程有怎样的不同,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改课堂,有一个流程环节的设置是最没有异议的,那就是当堂训练。

天卉中学的课堂有15分钟的训练时间,但对训练的内容却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符合三个要求:培养发散性思维,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容要适当,难易程度要适中;有层次性,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内容预设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设定不同深度和难度的知识等级。

沈阳立人学校的练习内容,在选择上非常慎重,那些庸题、滥题只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让学生反感。所以,学校要求所有教师从题海中精选试题,将教师们筛选上来的训练试题,由备课组教师共同讨论,围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考察”这个中心,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第一手信息,共同确定训练内容。采取面批、补练、个别达标的方式,争取课堂学习人人清、课课清、日日清、月月清。

在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中,课堂展示的六个环节是:明确目标、独立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穿插巩固和达标测评。其中,穿插巩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以及没有获得展示机会的学生所采取的分层、分批、分段的穿插在学习过程中的巩固方式;达标测评则是教师以试题的方式集中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于第一次尚未达标的学生,将以纸条的形式在个别辅导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达标。

昌乐二中“271”模式中的“1”,无论是在时间划分上(每堂课10%的时间用于当堂训练),还是在学习内容上(要求10%的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互练、当堂练习以及达标检测等方式获得的),都注重训练的重要性,强调“两案并举”。两案是指导学案和训练案,即通过训练发现问题,形成学习目标,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再通过当堂训练巩固所学,最后以习题的形式完成反馈。两案相互作用,互为引导,彼此承接,形成两案合一。兖州一中的导学案要求分为四级,即ABCD。其中C级为应用级,就是要求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对获得的知识加以巩固并形成经验,能解决同类的各种形式习题。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倡导的五大课型里就有独立的训练课,要求课堂有“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这些课改名校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也在随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教育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的课改模式,体现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论形式有怎样的变化,也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课程理念、达到什么样的课改效果,他们也有一些共同内在的东西。

首先,都以质疑探究作为课堂活动的主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永远的生命线,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中,疑问是一节课的魂,能否发现问题、设计疑问、探究疑问,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些名校之所以课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在高效课堂中能否生成学习疑问,是检验教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标尺。

其次,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各课改名校的教学模式有形式的变化,但并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他们在实践中,“形式”完全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通过对他们实地考察和教学实录的研究,就会发现:不同学科有区别,即使同一学科也有千变万化,但教学的内在要旨是不变的。这些名校都清醒地了解这样一个基本常识: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模式化教学,往往会造成教学的僵化,这并非课改的初衷,因为其最终只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八股文”,使新课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模式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中内在的东西。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使教学更有效,用最符合学生心理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形式是新颖简约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得到提高。要领会模式的主旨,认清这种模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学习力、合作力的挖掘程度是否最大,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旨。即使形式再新,再有创意,而内在的东西没有变化,也不能成为模式。形式只能让学生“身动”,而内在的东西才能让学生“心动”,“身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心动”。只有让学生们内在和外在的所有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心动”,学习更高效,才能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因此,好的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身动”让学生“心动”起来。

上一篇:初中课堂“三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下一篇:以学定教,成就美丽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