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雕艺术论文:东晋戴逵佛雕艺术才华透析

时间:2022-10-13 07:25:04

佛雕艺术论文:东晋戴逵佛雕艺术才华透析

本文作者:何成战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戴逵秀骨清像的佛雕艺术风格

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前,甚至在佛教尚未诞生以前,中国的雕塑艺术就以绚烂多彩的身姿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但魏晋之后,伴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石刻、木雕、泥塑佛像逐渐成为雕塑艺术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另一方面,来自中国以外的佛像雕塑艺术风格被带入中原地区,逐渐与汉族的雕塑艺术风格融合。事实上,中国佛雕历经了从模仿外来艺术到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再到完全中国化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戴逵的作用十分重要。张彦远曾评价戴逵说道:过去来自印度的佛像古朴雄健、浑厚粗犷,与东晋时期的佛教审美观不相适宜,而戴逵对此大胆变革创新,形成了他个人独有的秀骨清像的佛雕造像风格。所谓秀骨清像,最开始是对南朝时期著名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赞语。而这也是符合士族阶层审美的、理想的代表人物形象。魏晋南北朝的士族阶层深受老庄哲学影响,注重清淡,对人的气质风貌也是十分看重,而且追求外在打扮与言行举止的清高洒脱、个人身材的修长与形象的飘逸、面相精神而瘦削。反映在造像领域,人物体态瘦削、颈项修长、面相清秀、风清骨峻,在心理上追求洒落超脱、俊逸婉雅。这种人物造像的风格正好是戴逵佛雕乃至佛像绘制的技法体现,也是戴逵改造、革新印度佛像式样的表现。戴逵佛雕所透露出来的秀骨清像风格,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中,即上文所提无量寿木像上。在思考该尊佛雕如何塑造之时,戴逵充分考虑到原有印度佛像与东晋艺术审美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他经常坐在帷帐中,听取众人的意见和评论,然后在借鉴外来艺术精华基础上勇于求变、求新,根据社会、群众审美时尚,以秀骨清像为艺术造型标准,将佛雕塑造成面型瘦削、身材修长的造型,由此开创了佛雕造像的新风格。戴逵的佛雕艺术创作是传统中国艺术和外来艺术融合的典范,与印度佛像样式相比更有亲和力,让观者易生信仰、备感亲切[2]45。戴逵的佛雕艺术才华与成就正像任继愈的《中国佛教史》中所言:魏晋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南方地区,神仙思想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汉民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相融合,都是始于戴逵秀骨清像风格的佛雕造像,这是社会审美标准于佛教艺术中的突出表现。

戴逵佛雕艺术才华的缘由

魏晋时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被广泛推广。两晋时的中原高僧竺法潜、康法畅、康僧渊等为避难而南渡长江,到南方积极传播佛教。他们和晋代时期的帝王权臣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或者同游山水,或者说法谈佛,或者设斋礼佛,为整个社会营造出一种向佛、崇佛的社会风尚。这种风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大众审美观,并在雕塑、绘画等领域有了集中的艺术反映。戴逵一生所居住的建康、山阴、剡县等地建有大量寺庙,在清代的刘世珩写的《南朝寺考》中有言提及:东晋有文字可考的寺庙有37座,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上述地区。建康地区除了瓦宫寺,还有枳园寺、新亭寺、高座寺、长干寺等。剡县有灵鹫寺、元华寺、栖光寺、法台寺。山阴有北寺、嘉祥寺等。如此多的寺庙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盛行,无疑激发了戴逵的艺术创作灵感,并将这些灵感通过佛雕艺术充分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魏晋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族中的一部分不想依附权势、委曲求全者将隐逸视为安身立命的最好选择,而佛教文化教人否定现实人生、追求世界彼岸,这与文人士族的隐者生存心态正好契合,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佛教。戴逵与许询、谢敷、郭文等人一样,均是东晋时期出名的隐士,也都信奉佛教。尤其是戴逵,尽管出生在贵族官僚家庭,他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有名望的朝廷官员,他的兄长被封为广陵侯、官拜大司农,然而他自己却隐居避世,不求名利,以毕生之功执着于艺术追求。戴逵情操高洁、才华横溢,以至于不少朝中大臣建议他入仕。387年晋孝武帝在朝臣建议之下下诏用束帛之礼封戴逵为散骑常侍,戴逵竟推辞不就。不久,孝武帝要封戴逵国子祭酒,再一次被戴逵婉言谢绝。戴逵倾其一生忘情在山水之中,以琴棋书画自娱,也深刻理解佛教文化。尽管戴逵对佛教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同,也写过《释疑论》等文指出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观点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但他总体还是忠实的佛教信奉者。在戴逵的身上,艺术创作与佛教文化内涵相融,所绘画像精于佛像,所塑雕像也以佛像为多[3]61。此外,自幼戴逵便受到了良好教育,其文学、经学造诣都是师从大儒学者范宣。中年之后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戴逵还拥有相当高超的鼓琴技艺,他广收门徒并悉心施教。南朝时期的著名琴师沈道虔、羊盖、嵇元荣都是戴逵的门生。而在书画领域,戴逵自小便才华毕露。八岁时戴逵用鸡蛋清和白瓦屑做玄碑,还自撰了碑文。十多岁时戴逵就于瓦宫寺内的墙壁上作画。中年后的戴逵游历江浙,从现实生活吸取绘画艺术精华,其山水画、走兽图、人物画、佛像等方面的水平高超。后来戴逵佛雕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也是来自于他基于现实游历所获得的艺术灵感,也集中反映了他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雅致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戴逵众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不断提升着他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历练出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塑像和绘画在技法和理论上相融为他佛雕艺术成就夯实了根基。

总而言之,东晋戴逵的佛雕艺术才华体现在他的两组代表性佛雕创作上,也反映在他秀骨清像的佛雕艺术风格上。他的佛雕艺术才华并非天生,而是在佛教广泛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作出了隐逸的安身立命之选后,以琴艺、画艺等艺术造诣为根基综合形成的。他的佛雕艺术才华也助推了佛雕艺术乃至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传承。

上一篇:电影美术论文:谈论电影中美术运用 下一篇:绘画艺术论文:绘画艺术中材料语言语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