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07:07:51

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合作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设计,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美,享受合作交流的乐趣与精彩。

【关键词】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培养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合作交流,是指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作用,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一、增强集体观念

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有相互依存的责任关系,集体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的需求,熟话说:独木难成林,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把我们有限的个体放置到更广阔的集体中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享受到集体生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一个热爱集体的人才能更加乐于参加这个集体的各项活动,才能在活动中积极努力、主动寻求多种途径为集体增光添彩,才能把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体观念的培养教育,弘扬拼搏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竞争、善于团结、乐于沟通,为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

二、加强情感交流

(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关爱所有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运用自己的情感因素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带语,以情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师之爱”激发“生之情”。如教师提问时,应面带微笑:一个浓郁人情味的“请"”字,则能温暖学生的心房。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如沐春风”,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勉励,以及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互相交流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可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消除学生之间的误会及隔阂,避免学生在背地里乱猜测、议论别人的不是,杜绝鄙视后进生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达到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有赖于教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的指导和发挥。

(三)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交流

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可能是生活中的交流,也可能是学习中的交流,家长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态度和生活习惯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的交流可以解除学生的困惑与烦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法,轻松快乐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能使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及时把握学生的动向,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和谐、更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合作交流学习的天地。

三、精心预设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 例如,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通过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在学习对称时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寻找或制作出不同类型的风景、建筑物、动物、植物、文字、车标等图案,既可以发现同学们的智慧,又可以展示同学们的巧手制作及绘画功底,还可以通过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侵略反霸权教育,更可以对学生进行拼博上进勇攀高峰教育,当然也能展现出数学和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科目和行业的联系,更主要的是这一切都可以在学生轻松愉悦可谓赏心悦目的状态下进行的,我相信一节让学生的心灵震撼的课堂,凝聚了班级所有同学的心血和才智,也许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节课的内容以及合作交流带给我们的益处,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也会大有帮助。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评价交流

强化教学效果的评价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数学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学习的实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学科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或对解决数学的问题,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这种个性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采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合作意识,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实效这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改革... 下一篇:大学生兼职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