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浅探

时间:2022-10-13 06:27: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浅探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案例教学;ERP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7-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将会计理论知识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笔者在该课程教学的多年实践中总结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索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分析

1.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宗旨,该课程一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之后开设,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的前提下学习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所以该课程综合性较强。

2.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以电子计算机为媒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将手工会计处理的内容搬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而且在处理流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教学,会计软件操作贯穿教学的始终,理论讲解和原理分析穿插其间。所以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

3.系统性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以会计软件操作的教学为主,按顺序学习会计软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是持续地记录和核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所以前后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衔接性很强,不能孤立地去学,而要作为一个系统去学。所以要求教师把这个系统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过于单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校选择一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作为教学内容,比如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重点学习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对于应收应付系统、购销存系统不作要求;案例的设计不完整,没有涵盖整个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只学习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功能,对于会计软件中的管理功能和决策功能却没有问津。

2.课时安排不合理。课时安排采用传统的每周上几节课的形式,这样将一套连续的业务案例分割在间断的时间段里完成,人为地破坏前后内容的衔接性,使本来应该连续的业务处理做成了断断续续的业务处理,跟实际工作大相径庭,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不符合。

3.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也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工作任务,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大多按照老师的操作演示机械化地模仿操作,既不能体会到仿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又不能深入地思考问题知其所以然,只要结果正确就算达到课程要求。大部分学生懒于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多数学校采用“视频教室+机房”作为教学场所,而且机房是各个专业共用的机房,为满足教学需要安装了各种应用软件,这样导致机器运行速度慢,会计业务数据容易丢失;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也安排在这样的综合性机房里进行,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做一套账,同时兼任若干个会计岗位,这样体会不到各子系统联网并行的工作过程,使实训的效果不甚理想。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优化思路

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改为ERP系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还应该了解企业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的情况、资源计划的情况,熟悉各个系统的操作。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从企业整体出发,设计一个涵盖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案例,包括供、产、销各个环节,涉及各项资产、成本的管理;授课过程以案例资料为背景、各个ERP子系统协同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企业的运作过程,掌握ERP各个子系统的操作。另外,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可以配套地开设《审计电算化》《ERP沙盘对抗》等课程。

2.集中安排授课时间。分散的教学时间安排对于一般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比较好,能够让学生有消化吸收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但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间断的教学单元不利于贯彻“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利于学生对整个连贯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整体系统的把握。为了使课程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建议将该课程教学时间集中安排在第四学期中完整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先进行单项任务的学习,再安排综合项目实训,这样使学习过程和业务处理过程保持时间上的一致,使课程教学和实际工作过程相贴近,便于学生培养岗位技能,毕业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体现该课程教学的岗位针对性,真正实现“为职业而教”。

3.设计仿真的工作环境。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我们虽然一直强调采用案例教学,努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仿佛在处理真实的会计业务,但往往案例内容不完整,没有和整个企业资源的运作过程相配套,使学生学会的操作只是企业信息现代化管理当中的很小的、很孤立的一部分,他们体会不到真实的企业大环境,仿佛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学得很茫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学习,然而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会计顶岗实习实施起来特别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如何去突破这个难题呢?首先,我们能够做到尽量仿真实际工作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录制一个真实企业的录像,把其厂房、车间、仓库、原材料、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全部拍下来并配以解说,按时间顺序介绍企业真实的运作流程,这是可以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录像,使之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大环境中,在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的基础上体会自己的岗位角色,然后伴随着录像中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其次,设计与录像相配套的经济业务案例。要真正落实案例教学,就要求设计的案例资料必须齐全,涵盖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而不是中间的一部分,这样能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

4.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鉴于各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众多,应建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独立实验室,安装网络版的会计软件,这样无论在课堂学习中还是在综合实训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并行工作过程,体会到不同的角色分工,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会计的实际工作,使该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开展好该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摸索经验,取长补短,促进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斯科特汉密尔顿.构建高效的ERP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杨春景.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王晓炜.会计信息系统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给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