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实现城镇化率的办法措施和途径

时间:2022-10-13 06:27:01

牧区实现城镇化率的办法措施和途径

【摘要】在省、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刚察县紧密结合"建设新刚察、创造新生活"这一主题,扎实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建设。本文就刚察县在牧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实现城镇化的措施等方面做了几点论述。

【关键词】牧区;城镇化;刚察

【Abstract】At the provincial, prefectural, the state vigorously support,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y was just closely with "build new just examine, creating new life" this topic,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economic sectors". Just was made in the county in the pastoral area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deficiencies and the measures of realizing urbanization aspect to do some paper.

【Key words】Pastoral areas; Urbanization; Just chat

一、 刚察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刚察县城镇化建设情况

刚察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处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北岸,清绝挺拔的祁连山南麓,因史称"环海八族"藏族首领部落"刚察族"而得名,于1953年建政,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全县辖3乡2镇1场,3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有藏、汉、蒙古等12个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63.38%,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近年来,在国家、省、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精神,坚持用党的十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贯彻落实省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建设新刚察,创造新生活"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全力以赴"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不折不扣"抓发展、抓落实、抓稳定",扎实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城镇亮化绿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累计投资2.7亿元,相继建成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不断配套完善,藏城吸纳人口和辐射聚集的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完成招商项目投资1.7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全县总人口为4.5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5万人,城镇化率为41%, 2013年城镇化率要达到44.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刚察县城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形势要求、广大群众的愿望及其它兄弟县相比,整体水平仍偏低,在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城镇化综合水平偏低。刚察县城镇化率按现有户籍人口计算2012年城镇化率为41%。二是城镇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刚察县作为环湖北岸最富盛名的牧业大县,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远远不能适应城镇经济的发展。三是城镇规模小,对经济的辐射拉动能力低。县城是城镇体系的重要支撑,但我县城镇规模过小,规模效益低,对经济的拉动和吸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的能力不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得不到有效积聚和合理流动。四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藏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仍显滞后,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县城供水管网老化、年久失修、损耗严重;排水、排污管网尚未形成系统网络;城镇交通道路网络尚不健全,"断头路"较多;城镇供暖尚未实现全覆盖,供暖负荷过大;输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架设杂乱无章,部分线路横跨马路,影响藏城美观。

二、推进牧区城镇化的意义

(一)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是加快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

一是突出特色。各乡镇要根据各自优势,科学确定城镇风格,建设特色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重视历史文物古迹、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城镇。二是建管并重。在注重城镇规划、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城镇管理。按照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逐步建立科学、规范、依法、高效的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三是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积极推进牧区城镇化进程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而城镇化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一条符合刚察实际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牧区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城镇化建设是牧区小康建设的关键所在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带动和促进牧区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城镇化是促进牧业发展和改善牧民生活的载体,是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平台,是牧区小康建设的突破口,把城镇建设搞上去,牧区的许多老大难问题,比如基础教育、卫生、通讯、电力等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一是牧民的生活质量大有提高。牧民进县城,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等问题都得到解决。牧区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提高,2012年刚察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815元。二是教育、卫生水平大有提高。教育、卫生是牧区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牧民居住高度分散,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成本高、效益差。牧民向城镇聚集,政府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好教育、卫生事业。我县实现城镇化后,集中财力在县城建设了标准化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全县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设施也大大改善,牧民享受到了较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许多农牧民进城后已开始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四是草畜矛盾开始缓解,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随着全县夏季草场禁牧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切实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农牧民进城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牲畜商品率的提高,畜牧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草场超载现象有所减少,再加上草场建设力度加大,草场退化现象有所减缓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下一篇:浅议成人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