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白术散"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3 05:29:27

摘要:目前,诸多医学工作者以七味白术散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和临床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探索其药理,创新治疗方剂,拓展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在检索、分析有关七味白术散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七味白术散的认识、药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七味白术散研究提供索引。

关键词:七味白术散;药理;临床应用

1七味白术散的认识

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白术散由北宋"儿科之圣"钱乙创制,原方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人参切去头二钱五分,白茯苓五钱,白术(炒)五钱,藿香叶五钱,木香二钱,甘草一钱,葛根五钱(渴者加至一两),右咀,每服三钱,水煎,热盛发渴,去木香[1]",原方"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枯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赢弱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阴阳虚实并宜服"[2]。

七味白术散中,人参、甘草味之甘者也,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白术、茯苓甘而微燥者也,健脾助运以祛水湿;木香、藿香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化湿浊行气止痛;葛根鼓舞胃气,发表升阳,清热解毒。纵观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祛湿解热、升清益中之效。该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人参、白术平补,葛根、木香、藿香叶平泄,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补时不致气机壅塞,脾胃壅滞,泻时不致脏腑不耐,伐伤正气,为治泄之基本方剂[3]。

自钱乙之后,历代医家亦多用此方。清代陆以在《冷庐医话》中记载:七味白术散,治小儿久泻脾虚最灵[4]。清代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指出七味白术散治泄泻津液下降,烦燥大渴;书中云:"此方治小儿阳明本虚,阴阳不和。吐泻而亡津液,烦渴口一干,以参、术、甘草之甘温,补胃和中;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茯苓甘淡,分阴阳,利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兼治久泻不止,口渴无度,并痢疾口渴,幼科之主,独推此为第一,后贤宜留意焉"[5]。

2七味白术散的临床引用研究

七味白术散在中医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医药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状,施以不同的量剂搭配,在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各类文献分析,七味白术散主要在儿科、内科以及妇科三大类疾病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儿科和内科。

2.1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在儿科疾病中,七味白术散主要应用于小儿腹泻、小儿营养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消渴症、小儿厌食症、反复性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儿科常见疾病(如小儿遗尿、肾病综合症等)。如文献[6]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腹泻89例,效果甚佳,药用:党参5g,白术4g,茯苓5g,藿香4g,木香3g,葛根3g,甘草3g。并依据症状不同加剂,伤食者加山楂10g、健曲10g、麦芽6g,咳嗽、流鼻涕者加紫苏4g、陈皮4g,灼热发红者加黄连3g、黄苓3g,久泄不止、顽固不化者加制附子(先煎30min)8g、炮姜5g、诃子3g。1剂/d,3d治愈者53例,7d治愈者23例。文献[7]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38例,疗效满意,药用:党参8g,白术8g,茯苓8g,藿香3g,木香3g,葛根8g,甘草3g,加味山楂6g、鸡内金6g。并依据症状不同加剂,病程长、易感冒、汗多者加黄芪10g、防风3g;精神不振、神倦乏力、面色苍白、易激惹者加当归6g、生牡蛎6g。1剂/d,25例治愈,11例好转,总有效率94.73%。还有诸多学者对气味白术散在儿科疾病质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均在七味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味剂,对症下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2.2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引用研究 在内科疾病中,七味白术散主要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胃痛、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单纯性肥胖、肝硬化腹水、冠心病、高脂血症、其他内科疾病(如老年病、糖尿病腹泻、病毒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慢性腹泻等)。文献[8]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很好疗效,药用:人参9g,炒白术15g,茯苓15g,藿香15g,木香6g,葛根12g,甘草6g,生姜6片,红枣7枚。并依据症状不同加剂,腹痛喜按者加白芍15g、当归12g,腹痛拒按者加元胡12g、木香12g,不欲饮食、纳呆者加鸡内金9g、焦三仙各12g,大便溏薄者加苍术12g、炒薏苡仁30g,大便不爽者加大黄6g。1剂/d,30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有效率达94.17%。文献[9]应用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疗效甚佳,药用: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2g,藿香12g,木香9g(后下),葛根30g,甘草6g。随症加减:腹泻明显者加薏苡仁30g、芡实15g,腹胀加枳壳12g、厚朴10g,恶心呕吐加陈皮6g、半夏12g,腹痛加延胡索12g、郁金12g,气虚加黄芪30g,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8g,夜交藤30g。1剂/d,28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有效率达95.26%。也有诸多学者在内科疾病的不同领域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随症加减味剂,总结了多味方剂,促进了七味白术散在内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3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在妇科疾病中,七味白术散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研究主要应用于带下病以及妊娠恶阻。如文献[10]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带下病,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藿香10g,木香10g,薏苡仁30g,葛根10g,陈皮10g,甘草6g。服药7剂后自感有力,纳差便搪消失,白带量少;又进10剂诸症消失;后以妇科千金片巩固疗效,获得痊愈。文献[11]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妊娠恶阻,脾胃虚弱、浊气上逆型,药用:党参15g,炒白术10g,白茯苓12g,藿香10g,木香6g,砂仁6g,葛根10g,甘草6g。连服5剂后,呕止纳增。

3结论

七味白术散是我国中医史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根源久远,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诸多学者不断探索其药理,创新治疗方剂,拓展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是七味白术散的研究仍然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需要我们中医学者针对不同的病状,在临床中不断摸索,通过不同的剂量、不同的加减味剂,调配出治愈不同病种的良方,拓展七味白术散的应用领域,促进中药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实用中医古籍丛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

[2]刘杰.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刍议[J].江西中医药,2008,39(307):15-16.

[3]王裕霞,耿娟.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科泄泻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5):63-64.

[4]陆以.冷庐医话[M].中医古藉出版社,1996:107.

[5]陈复止.幼幼集成[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8-59.

[6]唐涛,曾建军.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8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6):385.

[7]杨秀荣.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3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9):639.

[8]李纪三.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2):96.

[9]黄建东.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5(2):225-226.

[10]邓艳繁,王瑞华.七味白术散临床运用举隅[J].河南中医药刊,2011,16(5):48.

[11]蔡丽慧,时书华.七味白术散新用举隅[J].中医药学刊,1992.(1):26.

上一篇: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下一篇: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