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0-13 05:02:18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随着它的飞速发展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量运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腾飞,在利用环境和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改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人们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向自然大肆索取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地球的保护,造成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飓风、洪水、地震、泥石流、沙尘暴、酸雨、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让环境问题成了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成了当前非常严峻性的问题。我国要实现从传统的工业文明转向为新兴的绿色文明,从发展才是硬道理转向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于是环境教育应运而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适合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一词最先出现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中。这次会议不但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还把每年的6月5日规定为“世界环境日”,更重要的是正式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名称,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教育里程碑。在美国颁布的《环境教育法》中规定,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围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环境教育就是为了正确认识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环境教育比较重视,美国更是在中学环境教育中走在了最前列,美国的环境保护专家和教育专家都在呼吁环境教育应该从学校抓起。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的环境教育没有深入开展,只是在地球日、植树节、课外活动等时间喊喊口号、贴贴标语,象征性的进行环境教育,而缺乏对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和忽视日常环保行为,导致学生的环境意识仍较低。

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生物本身以及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同时,生物的成长过程和活动方式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诸多学科中,高中生物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是多种多样,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可以看到,很多单元里都涉及到了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如:“细胞的癌变”,选修二中的《生物科学与社会》,必修三中的《稳态与环境》等,都非常适合用来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可通过对比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高中生物中的很多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教育的课题,生物教师可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来设计探究内容,比如:在自己家乡探究某某河流的污染与保护、当地企业排污对环境的影响等。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高中生物教学非常适合渗透环境教育,只要我们生物教师充分利用好了生物教材中关于环境方面的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的渗透,有效引导学生去了解环境问题,关注环境,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办法,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环境意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大量森林被砍伐、草原植被退化,沙尘暴横行、飓风、泥石流不断,工业上“三废”的排放造成了大气、土地、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些现象就如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使人类自己受到伤害的,是人类自己,而不是任何敌人或是虚幻的魔法,正是人类自己。造成了世界上无数生命无法复生的悲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公民的环境意识薄弱,高中生物是与环境非常密切的学科,作为生物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科学性,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规律、原理等都必须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其次是注重思想上的引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要追求和谐发展,只有思想上的认识到位了,才能真正做到自觉环保。再次,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高中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中要关注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把它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有必要时还可让学生就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找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比如温室效应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通过挂图、音像视频、讨论等让学生从内省深处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二是利用生物科的特点,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好学生的分工合作。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一方面训练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到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起他们的环境意识。

总之,加强青年学生的环境教育已迫在眉睫,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积极渗透环境教育。

上一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优化地理作业设计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