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五部曲”

时间:2022-10-13 04:31:5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需要知识,也需要能力。知识需要广泛阅读、大量积累,能力则需要多写多练。下面是我在习作教学中总结出的“五步曲”,与大家共勉。

一、模仿中练笔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 ”,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从而使他们的“表象能力逐渐得到增强”。所以我在组织小学生作文起步之初十分注重写作的模仿性操练。

1.根据课文,进行仿写。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后,我让学生以《我爱故乡的龙眼》为题写习作。因为在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种龙眼,学生耳闻目睹龙眼生长的全过程,这样一篇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就很容易写出来了。

2.根据句子,进行扩写。经常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扩写训练,将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扩写的作用、好处。

3.按照结尾,进行续写。如学了《山沟里的孩子》一文后,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为改变山沟的穷面貌而发奋学习。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发挥合理想象,想象未来的山沟是什么样子,提高学生的续写能力。

二、放胆文训练

写放胆文就是指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写《春天》的片断,就可以引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有什么变化?路边的小草有什么变化?田野里的农民伯伯都在忙什么?观察后,你又想到了什么?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意识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只要平时多留心,勤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可以不断地积累材料,为写作表达奠定基础。

三、创设习作情境

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叙熟悉的某一个人。如写同一假日的街景,可分别出《欢乐的人们》、《美丽的霓红灯》等小题目,让学生先克服“无从写起”的困难,最后出综合命题《节日的金英街》,启发学生写节日的气氛,一定要写人、写景。如教学六年级《怒吼吧,黄河》的第四自然段之前,我先让学生听听八个乐章的音乐,然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冼星海,此时此刻你听到光未然的激情朗诵,你想到了什么,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接下来我我就让学生续写,他的声音而 ,,如同。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他的声音时而慷慨激昂,无比兴奋,如同草原中奔驰的骏马……因此,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好文本中的课例,引导学生多思、多记、多背。在读中思,在思中记,尽量创设习作情境,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

四、体验展现个性

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习作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家的小孩怕写作文,写日记也总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其实,他们真的无“米”吗?不,生活中处处有“米”,只是缺少有意识的引导。如果没有生活的博览,心灵的感受,感情的体验,没有表达的欲望,就不可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玉兰花树,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亲历体验,促使学生习作逐步走向个性化。小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体验着,并把这种体验内化、积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些体验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它是隐性的、潜在的,一旦得以唤醒、激活,这些体验以其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丰富多样、纷繁复杂为习作的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因此,习作指导就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使之产生习作冲动,进而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

五、放飞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如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为使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要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并且写小女孩是带着微笑死去的”这一问题,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质疑:大年夜富人家的小孩可能在干什么?学生通过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富家子弟此时此刻正在家长的带领下,烤着温暖的火炉,尝着喷香的烤鸭,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尽情的享乐的情趣。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富家子弟的享乐图,另一幅是小女孩被冻死的悲惨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抽象的思维变成了形象的思维,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立即感受到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从而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据此,我再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家》。习作后,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想象合理,习作内容感情真挚。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是火炬,需要用教学智慧去点燃。在习作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他们自由表达,使他们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习作的“自由表达”,让他们感受到作文不再是痛苦、乏味的劳动,而是快乐和创造性的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活”之初探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