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滴虫致大学生腹泻1例

时间:2022-10-13 04:21:07

肠滴虫致大学生腹泻1例

关键词:肠滴虫;大学生;腹泻;肠炎

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8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肠滴虫感染性腹泻已逐渐减少,在医院门诊中极少见到。许多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仅仅在课本上、课堂上看到或听到过该病,在实际的工作中未曾见过。我院检出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9岁,大一新生,新疆人。主诉腹泻5d,腹部隐痛,有时恶心,排便4~5次/d,曾服用消炎药、止泻药,未见明显效果,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3℃,脉搏89次/min,血压112/81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3×109/L,RBC 4.82×1012/L,血红蛋白(HGB)146g/L,淋巴细胞(LYM)0.232,中间细胞(MXD).0057,中性白细胞(NEUT)0.760;尿常规:未见异常;大便常规:黄色,稀糊状便,带少量粘液,镜检:WBC0~3/HP,肠滴虫滋养体:+/HP。诊断:肠滴虫性肠炎。治疗:甲硝唑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5d后复查,主诉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和镜检未见异常。

2 讨论

肠滴虫又称人毛滴鞭毛虫,寄生在人的大肠腔里,尤其以盲肠部为多,可引起腹泻等症状。肠滴虫在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其形态与阴道滴虫基本相似,成梨形或椭圆形,约(8~15)μm×(3~5)μm,虫体前端有前鞭毛3~5根,后鞭毛一根与波动膜的外侧缘相连接,并向虫体的后端伸出而游离,在新鲜标本涂片中,高倍镜下虫体无色透明,运动活泼,常作突进式活动。确诊肠滴虫需依靠大便或呕吐物直接涂片镜检找到肠滴虫。

一般认为,肠滴虫致病力弱,为条件性致病虫种,即在一般情况下,不具致病作用,但当感染数量较大或机体抵抗力弱的条件下,可出现致病作用。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多为稀便,常伴有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本例患者为大一新生,军训l周后开始发病。可能系患者为肠滴虫感染者,但平时自身抵抗力强,未发病,入学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再加上军训,身体比较劳累,抵抗力有所下降,遂引起发病。此病一旦确诊,对症治疗能起到较好效果。

大学校园里的医院是一个社区基层医院,由于其服务对象(在校大学生、教职工)的特殊性、局限性,检验科医生鲜有机会见到一些特殊的病例。本例是肠滴虫致腹泻的典型病例。这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那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常规消炎药和止泻药治疗效果不佳的腹泻患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努力为患者减轻病痛,减少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朱忠勇,陈之航临床医学检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98―199,

[2]陆建红,陈国军,董长林,胃肠道肠滴虫感染一例报告[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213

上一篇: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与对策 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