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领域气象标准在潍坊市气象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估

时间:2022-10-13 04:10:02

雷电防护领域气象标准在潍坊市气象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估

摘要 通过调查分析,对雷电防护领域气象标准在潍坊市气象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从防雷标准的认知途径和程度、适用性、使用情况、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的防雷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雷电防护;气象标准;适用性;应用效果;山东潍坊

中图分类号 TU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29-03

防雷减灾工作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电防护领域气象标准的使用情况和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一个地方的防雷减灾工作水平。为了了解和掌握雷电防护领域气象标准近几年在潍坊市的使用情况和应用效果,以便更好地发展潍坊防雷事业,笔者对中国气象局的雷电防护领域气象标准(以下简称“防雷标准”)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到了防雷标准在潍坊市的使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评估对象

防雷减灾工作是潍坊市气象部门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项重要业务和服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社会影响大,系统反映了潍坊市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情况。而防雷标准是建立业务秩序、履行法定职责的技术支撑和依据,故而对其使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次评估结合潍坊市气象部门业务实际情况,选取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等15项防雷标准(表1)作为评估对象。

1.2 资料获取及处理

本次评估的基础数据通过定向发放,定量回收调查表的方式获取,调查表按调查对象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2种。共发出调查表62份,收回58份(其中管理类12份,技术类46份)。经技术检验,可作为评估样本的有效调查表56份,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集,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和量化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雷标准的认知途径和程度

知道标准的存在并了解其内容是应用标准的前提,因此本次评估通过调查“认知来源”“认知程度”2项指标,来了解标准使用者获知标准的渠道和对标准的熟悉程度。统计结果见图1。

从图1可看出:一是防雷标准在防雷业务服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首先,了解和熟知防雷标准的人员比例达到了78%;其次,尽管有很多人并没有参加过标准培训(约占58%),但基于实际工作需要,也通过自学方式(约占57%)去了解或者掌握标准。二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标准认知途径及熟悉程度上有差别但不大。通过培训、自学及会议文件的渠道了解标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总体上相差不大。管理人员对标准的熟悉程度总体上高于技术人员。这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从事过多年的防雷工作,而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很多都是从别的业务岗位转入有关。三是防雷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标准使用者通过“培训”和“会议文件”的途径加起来所占比例仅为43%,也就是说过半数标准使用者并非通过有组织的宣贯活动获知标准。管理人员也有60%以上是通过自学来获知标准的。

2.2 防雷标准的适用性

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否全面,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标准能否获得广泛应用的关键[1-2],因此本次评估通过调查业务技术人员对标准的业务关联性、技术内容全面性、技术要求合理性等3项指标的看法来综合评价标准的适用性。

从表2可以看出,防雷标准与实际业务服务的关联性很强(均在76%以上,最高达97%),说明这些防雷标准的制定较好地满足了业务服务需求。

从图2可以看出,认为防雷标准技术内容有明显缺失或技术要求不合理的仅占10%和1%,说明防雷标准总体质量水平比较高。同时认为技术内容全面、技术要求合理的人员比例分别有48%和60%,说明防雷标准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2.3 防雷标准的使用情况

本次评估通过调查“使用频率”这一关键指标来反映防雷标准的应用程度。统计结果见表3。15项标准中,“常用”的为42.2%,“偶尔”为49.6%,“不用”为8.2%。可以看出,防雷标准的使用频率总体上较高,使用比例达91.8%。

从表3可以看出,具体到每项标准,其使用情况有着很大差异。总的来说,防雷标准使用频率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面向社会的带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标准在实际业务服务中使用较广泛,而面向气象行业领域或部门业务的防雷标准则使用很少。二是国家标准使用频率明显高于行业标准[3-4]。

2.4 防雷标准的应用效果

为了解防雷标准使用后产生的效益情况,本次评估通过调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管理作用”3项指标,试图从标准使用者的主观认识来评价防雷标准的应用效果。统计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认为防雷标准是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且认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比例还不低(分别达到50.7%和37.8%)。相对而言,标准使用者倾向于认为防雷标准产生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突出。

从表4可以看出,具体到每项标准,其社会、经济效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但总体来看,标准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社会效益显著的一般经济效益也比较显著。此外,国家标准和面向社会服务的行业标准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相对明显,与标准使用率高低呈现很强的相关性。

从表5可以看出,标准使用者普遍认为防雷标准对于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具有作用,但是面向气象行业领域或部门业务的防雷标准社会管理作用相对较低。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防雷标准与防雷业务服务工作的关联度较高,适用性得到了普遍认同。防雷标准基本符合业务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技术支持作用,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防雷标准是开展防雷业务服务的重要技术依据,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普遍使用。特别是面向社会的标准在实际业务服务中使用最为广泛。但一些针对气象部门领域或部门业务的行业标准,其行业渗透力、影响力还有待加强。防雷标准应用效果的总体评价较好。防雷标准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也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部分防雷标准综合表现突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防雷装置施工质量与监督验收规范》《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5项标准在适用性、使用频率、产生效益等各项指标上均表现突出,说明这几项标准影响较大,效果较好。防雷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有待加强。有组织地宣贯活动覆盖面尚显不足,多数标准使用者采用自学途径。防雷技术人员对标准的关注度尤其需要加强。

3.2 讨论

加强转岗人员防雷标准培训。潍坊市气象部门防雷技术人员对标准的熟悉程度略低,在实际运用中很少全面运用标准,需要加强转岗后的培训,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运用防雷标准。加大防雷标准宣贯力度。潍坊市气象部门组织的防雷标准培训和会议较少,多数人还是通过自学来了解防雷标准。今后需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开展标准培训,增强防雷从业人员的交流,使防雷标准的运用更符合工作需要。增强防雷标准对气象部门领域的应用。当前防雷标准在气象部门领域应用还不够强,应利用本部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切实将防雷标准运用到气象领域内,同时能更好地反应标准应用效果。开拓新的防雷工作领域。当前潍坊市防雷业务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数据分析,潍坊市气象部门可以将重心点转移到新的防雷领域(例如多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工作),同时可以将部门的防雷规范应用到同类的工作环境中(例如将气象信息系统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应用到普遍的信息系统中去),推进防雷标准在全行业的应用,更好地发展潍坊地区防雷事业。

4 参考文献

[1] 易高流,杨红.关于防雷标准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8):450.

[2] 郑康年.防雷标准与防护措施研究[J].上海计量测试,2011,38(1):7-15.

[3] 韦卓运,杨召绪,阳宏声,等.关于广西地方标准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要点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84-8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J].工程建设标准化,2000(5):7-26.

上一篇: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保兑仓融资收益共享合约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