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13 03:53:55

试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当前在我国经济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其城市规划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不仅国土广袤,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相应对于资源、居住空间等配置的要求也随之加大。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在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大潮流下,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势必朝着环境友好型、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向良性发展。基于以上的新形势,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城市规划一定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规避以前产生的问题,吸收成功的新经验,开创我国城市规划的新形势,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1、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1.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是按照《城乡规划法》与已经获得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与工程进行严格审查,批准与核发城市项目建设所需的“一书两证”,并监督和检查城市规划内容与建设项目是否与规划许可内容相一致的行政管理活动,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和编制管理等内容。

1.2、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及规划,并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控制,才能确定城市最终发展方向与发展格局。同时,城市规划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的批准,具备法律效力,如果没有法定程序的许可,其结果不能任意地进行更改。因此,城市规划的实施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不可变更。所以对于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城市发展的持续性而言,城市规划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3.1、整合原则。城市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是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要同步发展。

1.3.2、经济原则。城市规划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1.3.3、安全原则。城市规划要注意城市防灾,注意交通安全,注意人民防空等一系列关乎市民安全的问题。

1.3.4、美学原则。城市规划要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历史气息与现在气息并存。

1.3.5、社会原则。城市规划中要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明确的确立,现行城市规划与管理“名不正,言不顺”,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缩手缩脚,严重影响了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其次,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混乱,执法主体作用不明晰,难以进行依法执政。且部分地区缺乏完善的城市规划机构,规划编制、规划执法缺位。规划管理机构不健全。最后,我国城市规划权限缺乏强有力的司法解释,各种规章制度相互矛盾,各项职能难以实施,破坏了城市的规划管理秩序,如有部分人员搞规划特权等。

2.2、城市规划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很多城市的发展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城市初期形成到发展可能经历上千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而目前城市规划过程中,常常破坏了这些文化遗产,也没有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规划范围,极大破坏了城市的文化底蕴。2.3城市规划破坏了环境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环境破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不仅要保证资源合理配置,市民生活的基础设施齐全,还要考虑城市中的设施建设不破坏环境。在现阶段,为了实现城市规划成本最低化,很多的城市规划都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如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城市污水随意排放,影响环境等,这些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没有加速城市的发展,相反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2.3、城市建设时序混乱

先盖房后修路、再修下水道的错误建设时序,造成城市污水横流、建筑垃圾遍地,绿地被大量占用,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持续下降。3.11盲目大拆大建,出现城市建筑短命现象据报道,被上海市民誉为“华丽的弧形’、‘亚洲第一弯”的上海延安东路高架桥,设计寿命长达100年,却为了配合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只使用了11年就被整体拆除。2006年10月,“坚固得像碉堡一样”的山东青岛市著名地标建筑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a。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耐久性为100a,一般性建筑为50~100a。”据统计,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为74年,欧洲建筑的平均寿命超过80年,而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的平均经济寿命只有25~30a,相比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物平均寿命“短命”许多。

3、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解决措施

3.1、结合城市自身特点进行规划

城市规划一定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化底蕴以及地理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一些城市的工业发达,环境污染较严重,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加大对绿色植物以及排污设施的规划,一些旅游发达的城市则要求设计更富有历史或者自然气息,一些经济中心则要求交通便利,经济区聚集等,总之,城市规划要规划出城市的特色,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境友好型进行规划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工程,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把握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城市规划一定要把生态环境置于首要位置,城市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只有适中贯彻经济实用、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仿真,才能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3.2、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3.3、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

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3.4、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面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3.5、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二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力改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当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管理法制、管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遵循有关的城市规划原则,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生波.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周建军.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

[3]兰燕卓.城市规划变更的行政法规制[D].中南大学,2012.

[4]路晓东.城市规划层面的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及其防治 下一篇: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