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给孩子更宽松的成长氛围

时间:2022-10-13 03:41:01

澳大利亚:给孩子更宽松的成长氛围

中小学教育注重发展个体独特性

澳大利亚的学校能够给予青少年身心发展上更大的空间与机遇。中小学生们能够更多地去接触学校外面的更为广阔、更为精彩的世界,接触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课余打工也好,课外“大作业”(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实践型作业)也好,甚至于看电视(录像)也好,这些都会对学生未来的成年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帮助。

在中国,一个班里的学生在一天内几乎就待在同一间教室里,不同的任课老师则进进出出。而在澳洲中小学课堂上,进进出出的是学生。那种感觉和大学差不多。如果你在课间的时候来到走廊里,就会感受到那种“快跑,要迟到了”的氛围。

人文主义的学习时间管理观念

澳洲等地学生一年里大约会完完整整地上五个月的课,而中国学生会上满八个月左右。另外中国孩子每一天学习将近十二个小时,而澳洲的孩子大约只学七个小时。这在两国的教育方面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差异。

澳洲学生之所以学习时间短是因为作业负担较轻。那里的学校在周末和假日里通常是不会留作业的,以使学生有足够时间休息放松,调整、发展并娱乐身心。即使有作业做的时候也不会成为一种负累,学生们一般在上面花上一个小时就差不多了。

总的看来,澳洲学校教育比较轻松自由。相比之下,澳洲孩子会显得不太用功,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游刃于人格自由成长与发展所需要的游戏、运动和活动。

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运作模式

澳洲的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通常是由政府筹建,是免交学费的。而私立学校则为私人所建,故而要收学费,有时费用会很高。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减免。有一些私立学校校规会比公立学校严格一些,比如要求学生穿校服等,但这样的学校往往环境会比较好。

澳洲学校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学生可以参加话剧团、乐队、合唱团等,另外还有许许多多体育项目任你挑选:垒球、棒球、橄榄球、游泳、跑步、网球等,应有尽有。这些都会为上学这件有时会略显枯燥的事情增加一抹兴奋的光辉。并非每一个拥有出色的课余生活的澳洲学校都是资金雄厚的,参与团体活动的学生们自己去赚到需要的钱,而校方也会给他们这种努力的自由。

众所周知,澳洲孩子很小就出去打工。很多中学生都会在晚间或周末去打工,那是为自己赚钱。他们同样可以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相同的付出。于是你就能够看到许多集资活动在校园里筹划、实行、成功。也许会是一次特别的拍卖会,每个人都捐献出自己的一些东西,共同的目标是新式的拉拉队服装;也许会是一次棒球赛,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在家中做好柠檬汁和小蛋糕来卖,为的是下一季的球衣;也许会是一次汇报演出,门票就等价于下一部话剧的服装和道具。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独立工作和群体合作。而大家辛辛苦苦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汗水的结晶,心血的铸造。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固然困难重重,但是乐在其中。

在澳洲纵使是上课的时候也绝不会是一味地死读书。有时学生在上课时可以看录像。并非教育片,而是真正精彩的电影录像。有时还会举行小型的像pizzaparty(吃pizza的party)等。假如一天的功课提早完成了,学生们便可自由活动。这些都成为紧张学习的调味品。当然还少不了晚上的舞会。开舞会的“借口”有很多:圣诞节、鬼节,或者是橄榄球队的庆功会等等。

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和门类设置

澳洲小学有科学、社会与环境研究这两门课。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和历史等学科。到了中学后,澳洲孩子会分别地学到这些知识,然而从小学开始的教育为其做了非常好的铺垫,使中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接受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另外,澳洲的学校里还会经常就这些课程为学生布置大作业。所谓大作业,“大”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独立学习的空间。一次大作业的命题可能是在计算机上建立并建设一座自己的城市,训练出领导者的头脑;或者是模拟一个印第安部落的生活,体会一下在那种时境下人们的心态;或者是写一篇关于达尔文生平的论文,从中可以带动学生一系列能力的培养:检索、提炼、归纳总结等等。这些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大作业既不会使学生感觉到负担,又会增加他们的兴趣。

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另外一些差异。其中之一: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们在12年基础教育中接触到的外语基本上就只有英语一种(当然日语、俄语等专科学校学生除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而在澳洲,学生选择外语学习的余地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拉丁语、意大利语等,也有汉语。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一门外国语言真正是一种乐趣。

在学校里比学习外语乐趣更多的是那种可以不用任何教材的课。在澳洲,这种课程是存在的,它通常叫做“生活技术和个人发展”课。课程的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生活自信心等等。它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它教给学生如何生存。虽然在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古老的手工作业已经成为历史中的一部分,但是贯穿其中的意义和情感是复杂的集成电路和强劲的电流所无法替代的。亲手为家人做的衣服,纵使简陋粗糙;亲手为父母做的晚餐,纵使烤糊烧焦,却仍然会使对方感受到无比的欣悦与温暖。这也许就是这门课程为将来的人们带来的幸福吧。

澳洲的大部分学校都有一个为在各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所开设的课程(所谓“特殊才能”并非指身体方面的特异功能,而是智商方面的)。这种课程通常都是在课余时间由特殊老师专门辅导,目的是使孩子们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澳洲,学校中的老师依然是知识的源泉,但也不失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除了思想外,还有感情,有失误。澳洲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似乎要近一些,他们会和学生谈天、交心,然而其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都是与直接学习无关的。这样会给孩子们一种真正被关怀的感受。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也会对课程有所帮助。

学校里还有另外一个地位异常重要的人。他是学校里的首脑人物,是一个掌握着学校命脉的具有特殊身份的老师。澳洲的校长却会对自己学校中的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最熟悉的应该是这样两类人,一类是“捣蛋专家”,三天两头制造事端;一类是优秀学生,隔三差五为校争光。

澳洲学校给孩子们一种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学生在课上可以随意出入教室,老师可以对一切视而不见。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每当一个学期将要结束时,学生们都会喜忧参半。喜当然是因为盼望已久的假期就在眼前;忧则是因为放假前还有一关要过――成绩单。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中国孩子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使他整个假期黯然无光。然而在澳大利亚,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是一件私人的物品(属于隐私权范畴)。同学之间通常是不会知道彼此的分数的。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得到A或B可能要给予鼓励;而得到D或F(F表示不及格)就需要一些激励。分数在大人心目中比能力要差得远,所以很少会有家长因为子女没有考到班内前十名而大发雷霆。当然,他也没有条件和权力这样做。澳洲的学校是不公布成绩榜的。对于那些学习极其出色的学生会有其他形式的奖励。对于后进生,学校则可能会给予一些特别的帮助。那里的教育主旨是“尽全力”。

上一篇:德国:异军突起的职业学院 下一篇:考察美国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