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教学

时间:2022-10-13 03:17:55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点激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演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让他们在n堂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个性

新课标指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对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大胆地提出来, 和大家共享。共同分析, 共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要做到这些,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 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 《群鸟学艺》 一课时, 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 在导入新课时, 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 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 然后出示鸟的图片, 把它们贴在黑板上, 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 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 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 展开想像,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让学生全身心突入课堂教学,全面展示自我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心理学家认为: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 动口、 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 如在教学 《群鸟学艺》 一课时, 揭示课题后, 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 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 动口、 动脑训练学生, 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因此,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三、开展课堂互动模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 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 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 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 课堂气氛很活跃, 其间, 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 争辩, 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搞活课堂教学气氛

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美文, 其美妙的语境, 精妙的语言, 见解的独到, 值得学生去思考, 去感悟。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 组织读书会、 朗诵会, 写读后感等, 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 理解内容, 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 我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 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 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 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 自编自演了课本剧, 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 独特的表演手法, 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 进行具体表述, 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应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作为教师, 应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 “美” 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 亮点, 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 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 责怪、 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而一旦丧失自信心, 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 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 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 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 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 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 如果答对了、 做对了或者答对了、 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 就立即加以表扬, 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 提高训练要求, 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 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 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 “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 ”“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 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只要努力, 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 诸如此类的评价, 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 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 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 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 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把课堂教给学生,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让他们在这里彰显个性, 大放异彩。

上一篇:铆焊件制作中对焊接温度的控制 下一篇:牛庄油田王A地区沙四3地层格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