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探析

时间:2022-10-13 02:12:31

富士康事件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探析

【摘要】富士康跳楼事件引发社会广泛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产生的一些极端就业行为和不容乐观就业现状;然后再从高职生的特殊性入手探析其就业工作行之有效的对策:高职院校应该从心理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从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富士康;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段时间,引起人们热议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半年时间,共发生13起员工跳楼事件,跳楼的当事人多为80、90后新入职员工,发人深省,面对在校学生多为80,90后学生这一主体,高职院校应该从心理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从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由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包分配”就业制度转变为现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由于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是成倍增长,2010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近700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占到全国毕业生一半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大多国有企事业单位更热衷于吸收本科生,研究生,我国目前用人单位在用人上高消费的现象依然严重,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一)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高职毕业生的择业需求,尽管“精英教育”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但日益突出的就业矛盾已经使很多人产生了“读书无用”误区。从下表可以看出,湖南省高职专科毕业生未就业人数的比例在逐年增大,说明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困难度在增大。获得较为稳定的就业职位的机会在逐年下降。2007年8.64%,2008年6.37%,2009年5.24%(如下表所示)。灵活就业占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的能力在减弱,大部分的高职毕业生只能选择到民营,外企就业。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面临着重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毕业生都是80-90年代的毕业生,从学校刚走出社会的他们,面对这些问题,是他们不能解决和承受的,导致这部分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后,工作不稳定,流动量大,情况(问题)更严重的,导致出现像富士康类似事件的极端行为频发,近几年来此类事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正暴露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这给学校和社会敲响了警钟,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殊性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使他们具备了独特的心理状态,身心的成熟已接近最后完成期,生理发展已达到人生的高峰值,心理发展已接近成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社会的理解比较全面,能有目的地审视自己和职业社会,其心理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

(一)渐进性。高职生的求职心理可分三个阶段:准备发展阶段,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稳定发展阶段,职业目标不确定;趋于成熟阶段,渴望理想工作岗位。学校就业工作的力度,也对毕业生自身价值的认知有重要影响。学校应本着教育者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来看待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以育人为本,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应深入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同时还应及时掌握社会人所需人才的信息.具体而言就是想尽办法联系一些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以合作的方式,为他们培养和输出人才。

(二)自省性.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深化,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我教育功能发挥作用,能够为自己走入职业社会做一些知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必要准备。职院毕业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完全成熟,难以克服其心理和人格的弱点.在认知水平上,其思维具有叛逆性和批判性,但是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深刻和客观,往往认识事物比较偏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自我评价过高、目空一切;再就是自我估计过低、妄自菲薄,在性格心理方面,内向性格和自卑心理往往导致自我萎缩,缺乏或丧失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甚至产生自我拒绝的心理,致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强烈对抗.

三、高职院校相关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和学校一直在宣导,让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实际上是要求大学生放弃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的心理价位降到最低甚至没有,以无头苍蝇式的求职方式去实现就业,以在统计就业率的时候能有一个好看的结果,其实这种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日复一日,所产生社会负面效果大的惊人。由于劝导学生完全不顾就业质量,完全不去甄别,很多学生去了公司或企业之后才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接受的,大大超出自己的心理预期,学生们觉得自己多年的教育投资得不到体现和尊重,自然要选择离职。企业也会觉得自己成为大学生后择业的跳板,自然越来越抗拒招聘应届毕业生。

(二)强化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做到知己知彼。

加强心理疏导,排解就业心理压力。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广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心理知识讲座,预防和救助双管齐下,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引导他们实施就业心理压力的自我疏导。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服务和指导,帮助高职生及时解决就业方面的 各种困难。缓解由于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心理矛盾,消除他们在就 业方面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高职生的内心充满阳光,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自信奋进的节拍中融人时代奔腾不息的潮流。

(三)做好相关的帮扶工作

学校应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毕业生难找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又苦于难以招到合适的毕业生。既要掌握各级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和各行各业的用人行情,更要知晓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可以从事的行业与岗位,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选择地主动到社会卜数家“适销对路”的用人单位登门联系,真正做到心为学生就业之所想,力为学生就业之所付。要想方设法地架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用人桥梁,特别是要及时、热情地邀请用人单位免费在校内举办招聘会,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以便帮助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比较适合、相对稳定的工作,切实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根本上减轻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余安邦.成就动机的建构效度研究[J]台湾: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0

[2]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 山西:群众出版社,1985

[3]J.L.弗里德曼等. 社会心理学 [M].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4

[4]ElwoodN1Chapman(美).职业生涯发现方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地形测量自动化技术探讨与分析 下一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