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错别字的三个“法宝”

时间:2022-10-13 01:03:00

汉字本身存在的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现象,增加了小学生识字的难度,加上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的词汇量远大于课堂上所学的,因此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以及习作等语言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多音字误读、同音字误用、形近字误写等情况。教师纠正错别字的常见做法:让学生把读错的字,标一标正确读音,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用笔圈出学生写错的、误用的字,让学生自己订正。然而实际纠正效果常常不尽人意:辨析过意思的多音字、同音字,换个词语环境仍旧误读、误用;强调过多遍字形的错字,过些时候仍旧写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除了小学生知觉的精细性差和正常的遗忘之外,学生的阅读面窄、词汇量小,纠错时对汉字意思和用法的一知半解,以及识字时“第一印象” 错误的定势影响都是重要原因。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提高学生纠正错别字的效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三个很实用的纠错“法宝”:

一、学生使用《纠错本》,拓展组词,对比辨析,感悟用法

1.词语中同音字、形近字误用最为常见。纠错的常规要求:首先学生要在课本或词典中查出所写词语的正确写法,最好再查词典解释词语和出错字的意思;然后再用《现代汉语词典》分别查正确的字、误用的字,借助词典所列字义条目,分别摘抄或组几个最常用的词语,写在《纠错本》上;最后根据组词在脑子里辨析体会两个字在意思和用法上的区别。

例如:有学生把“崇山峻岭”误写成了“重山峻岭”。按照纠错要求写在本上的内容就是: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崇:高。

崇(崇拜)(崇敬)(崇高)

重(重复)(重新)(重叠)

再如:某学生把“诲人不倦”误写成了“悔人不倦”。这属于字形、字音都相近的字错用。他按照纠错要求写在本上的内容就是: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诲:教导。

诲huì(教诲)(训诲)

悔huǐ(后悔)(悔改)

经过一番探究辨析,学生对“诲”和“悔”,“崇”和“重”在字形、字义和用法上的区别就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

2.词语中多音字误读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纠正方法与上文类似,例如:有学生把 “处理”(chǔlǐ)误读成“chù lǐ”。 他按照纠错要求写在本上的内容就是:

处理 chǔlǐ

处chǔ(相处)(惩处)(处分)(处心积虑)chù(住处)(处所)(到处)(办事处)

通过对两个读音所组的常用词的辨析,学生不难感悟出:含“处”的词语,当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意思时,“处”发“chǔ”音;当表示与“地方、单位”相关的意思时,“处”发“chù”音。今后再遇到含“处”字的词语时,学生就可以大胆进行类推判断了。

3.由于汉字中众多形近字、形似偏旁部首的干扰,以及小学生知觉精细程度不高,再加上识字时疏忽大意,经常会写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错字。纠错时也要尽可能适当拓展,以单字带同类,进行对比组词辨析,对学生认清字形,强化记忆很有帮助。

如:有学生写“式”字,把“弋”写成“戈”,为辨析“弋”、“戈”两个部首,就需要在字典的部首检字表或在大脑的词汇库里,找出含有部首“弋”的常见字进行归类辨析,以便记忆字形。

写在《纠错本》上的内容就是:

弋:式(公式) 贰(贰圆) 鸢(纸鸢) 试(考试) 武(武术)。

这样,基本列出了含有“弋”的常用汉字,只要记牢即可。

二、班级设立“纠错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纠错兴趣,共享纠错成果,可以在教室黑板的一侧设立“纠错台”。每天轮流安排一名学生,课余时间板书《纠错本》中的一个“纠错成果”。然后利用课堂结尾时的一两分钟,给全班同学现身说法:可以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也可以介绍纠错的过程,还可是对错别字的辨析,介绍记忆窍门等。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显示自己的纠错能力,笔者教过的许多学生纷纷把目光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和社区,成了老师、家长,甚至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的纠错员。

“纠错台”展示活动,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纠错效果,而且使学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胆大了——敢于向老师、家长、书本挑错字儿的人多了;会学了——勤查字典,爱刨根问底的人多了……

三、教师汇编《易错字集》,重点指导,及时强化,防患未然

笔者观察发现:就一名学生而言,真正读错、写错的字往往数量并不太大,只是一些错别字辨析不彻底,以至反复出现罢了;同时还发现学生往往犯一些共性的错误,形成一些易错字。于是就在每课教案的“后记栏”里随时记下学生读课文、写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然后分单元、分学期汇总,编写《易错字集》。《易错字集》的用途有两个:一是每课、每单元、每学期结束时,抽时间就一些易错字着重引导学生辨析识记,复习强化;二是教师积累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教学这些生字时,重点强调,防“错”于未然。这样做,目标集中,针对性强,省时高效。

“省事法就是费事法,费事法就是省事法”,这三个“法宝”应用起来看似比传统的纠错法多花了些时间,但实践经验证明:在小学中高年级,只要坚持运用一个学期,就能大幅度消灭学生语言实践中的错别字。

上一篇:浅谈“271”高效课堂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