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脚

时间:2022-10-13 12:12:10

神采飞扬的教师,积极主动的学生,活跃有序的课堂。一路走来,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正散发出光彩照人的魅力。短时间的预习之后,学生便能以对联、顺口溜、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自信满怀的展示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课堂上激烈的竞争,精彩的表演,还有学生淡定自如的讲解……,所有这一切都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然而,这成功绝不是简单的转变教学观念就能促成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改进行的更加深入有效呢?

向短短的课堂45分钟要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当好课堂的设计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我们首先应该从整体入手,及从大处着眼,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做好宏观把握。如:规划课堂教学的整体模式,划分阶段教学的整体层次,制定阶段的目标等。有了一个大的框架和工作方向,就好像雕塑出了一个有骨架的人形,那么要使这个人表现的活灵活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精雕细琢。这就是我所说的“从小处落脚”,它体现在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就是一个“细”字。

第一,细化分工。在课改中我们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充分利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积极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组成员的细化分工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创造了分层编号制并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对号管理。根据每位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状况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这种分工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创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其次,我们还要利用好帮扶对子和优秀生,通过组内小展示的形式增加课堂容量,加大密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细化评价。能否拥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课改的进程。我们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分制,在评价之后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组员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和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集体备课情况,导学案设计,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反馈等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时我们还通过组内公开课,校内公开课等形式进一步交流、探索以求教学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细化养成。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要在一点一滴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对于农村中学而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要及时恰当的引导学生,发挥评价打分的长处,从学生的口语、音量、展示时的站位,表达方式,仪态等等各个方面去指导,哪怕是发现学生的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吝惜我们的一句赞美和表扬,因为往往这会推动更大的进步。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在时时、处处发现闪光点,并设法让他的光亮照耀他人。

第四,细化备课。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展现学生风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战场。我们一定要严密思考,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一)、是备学生。一个好的将领要深谙调兵遣将之术,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士兵才能应用自如。同样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应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这样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因才实教,制定出最为恰当的分层教学细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兵练兵”,“兵强兵”的战术,发挥多个小老师的长处,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二)、是备教学环节。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们已经形成了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基本按照预习——展示——反馈的环节进行,预习是为了打好根基,展示是为了拓展提升,反馈则是一个检验巩固的过程。但是怎样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率更高,这是我们仍然在努力的重点课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形式,重视分层教学,既要照顾优等生的拔高,又要考虑中学生的锻炼和差生的发展,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就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大家的智慧,共同设计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教师的一句导语,一个追问,做到上课之前,先已成竹在胸。(三)、备教材教法。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探索尝试,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次次的创造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相信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想,就一定能收获不断的惊喜。

第五,细化反思。深刻地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课改之路,一直以来我们就是沿着尝试——反思——改进——再尝试——再反思——再改进的道路不断推进着课改。反思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评课,评课可以是自己上完课的自评,可以是教学组内评课,还可以是在校级公开课后的集体评价。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去反思,我们都要细致深入到课堂的各个方面,优点和缺点一样是不能错过的。

当你的微笑,换来几十个孩子的信任;当你的鼓励,化为几十个孩子的动力;当你的赞美,变成几十个孩子的喜悦,作为教师,我感到无比欣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把握好没一个细节,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课改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任长松 《走进新课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2.傅道春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靳玉乐 《潜在课程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数学改革要稳步进行 下一篇: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