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音乐课程改革内容有力实施课堂高效教学

时间:2022-10-13 12:10:34

领悟音乐课程改革内容有力实施课堂高效教学

【关键词】 音乐教学;课程改革;内容; 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077―01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指导思想,突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把音乐课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过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课程由六大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模块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同模块间的内容相互渗透,其作用相辅相成。六个模块从不同侧面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合起来成为一个学科整体,共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服务。音乐被列入艺术学科这一学习领域,包括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并根据课程方案规定可以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本文通过对音乐课程改革内容的详细解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 重新定位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音乐课程定位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 转变音乐课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音乐课教师单项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模仿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音乐。

3. 探索创造性发展的实现途径。音乐凭声音的动感造型,能使人的生理与心理产生感应,并诱发人的联想,活跃人的形象思维,启发人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有益于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

4. 丰富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这次音乐课程改革强调音乐与自然、与社会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熟悉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了解并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展文化视野,逐步树立平等交流、并存共荣的多元文化观。

5. 改革并完善了音乐课程评价机制。这次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三个层次。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形式,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二、改革应带来的相应变化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必然会促使学生、教师及其学校观念上的更新。作为中学音乐教师,笔者认为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1. 音乐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知道训斥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多加鼓励、予以引导,培养他们“听”的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衡量教学效果也应以全体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程度为标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全体学生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以同样的热情关怀每一个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学习基础差、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

2. 音乐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的标准,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适应众多学生不同音乐能力、不同兴趣的需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快乐,成为音乐的主人。

3. 音乐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个性解放、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上一篇:教学基本活动经验应用的现状及提升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