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口外天地宽

时间:2022-10-12 11:22:17

走出口外天地宽

一座座土夯的烽火台,矗立在黄河冲击出的河岸上。目光越过被老树遮住的长城垛口,西口外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的丹霞地貌,在晨光中被挤压出的皱褶纹理清晰可见。初夏6月,我和同事王鹏沿着当年走西口的路线,驱车行走于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探访那一段历史的传奇。

晋、陕北部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明清时代,口内地狭人稠,口外蒙地地广人稀,于是,晋、陕民众遂呼朋引类,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清初至民国时期,“走西口”之风愈煽愈炽。

当年,走西口之所以叫“走”,是因为其惟一的行旅方式就是步行。昔日的劳苦民众为养家糊口而走西口,而今日的户外人则为探寻那一段历史而走西口:昔日走西口的旅途是艰险的,遇到暴风雪、道路不通,或被冻死、饿死,或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而今日我们则是开着越野车,日行几百里;昔日走西口的行装极为简单,扁担一条,一头扎捆简单的行李,一头扎捆行路用的食品,而今日我们可以用户外装备把自己全面武装。我曾于盛夏的艳阳下徒步走过山西德胜堡附近的长城,当年大同人曾经这里走出西口,到内蒙古丰镇市。我们沿着边墙逐个探访散落于田野间的烽燧,仅仅是徒步几十里地,背上的行囊已让步履沉重,高温缺水已让喉咙干渴。而当年走西口的迢迢路途,动辄几百公里,还得对抗严酷的自然环境,如今河套平原的地图上那些纵纵横横的蓝色线条,贯注着多少山西和陕西汉子的汗水,血水。

每种历史现象,都是历史机遇与地理条件的选择,走西口涉及的景观包括长城、黄河、草原、大漠几大主题。走出口外天地宽,长城沿线上的秦晋高原,覆盖着松软的黄土层,千沟万壑,景象壮观了;黄河在此成为山西和陕西的分界线,站在岸边,欣赏河流之奔腾悠远,草原大漠空旷无际,落日悲风,倍显苍凉。今日的旅人尽可在这大气的景色中徐徐追忆过往。

“走西口”是历史上规模庞大的人口迁徙现象,这段历史中包含着多少的悲欢离合、挚情忧喜。绵延三百年问,在给多少人带来财富,给多少命运带来转机的同时,却也使多少家庭残缺。为生存,故土难离也得离,心爱的女人难舍难分也得舍也得分:西行者一去难回,徒留亲人在家孤独守望。而“走西口”的内涵又绝不只是局限在物欲与情感之间――走出口外空间得以拓宽、走出口外眼界得以拓展。

如今,这充满生活无奈和辛酸、承载历史与情感的“走西口”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记忆,但所留下的精神品格值得记取――闯荡江湖,开边拓荒,信念坚定,能够承受苦难和艰难。

执行主编:何乐红

上一篇:骨折的户外急救 下一篇:世博本该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