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时间:2022-10-12 10:56:52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就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那种只强调教师“灌输”,学生“静听”,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政治课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把握学生德育实践中的主体精神的弘扬,最终实现德育的目的,便成为本文的主论所在。

通常意义上的“政治课”其实应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简称“德育课”,包括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政治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或统治阶级的阶级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的过程,他最终体现为受教育者能动的道德实践,某种道德规范体系行为模式的养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强调学生背熟了哪些概念、原理,考了多少多少分,从而衡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优是劣,更主要的是强调学生在学习道德规范时所建立起来的道德价值观、道德情感以及履行道德义务所应有的道德意志,最终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才是思想道德课的最终目的,而我们以往的政治课却往往忽视了德育中最关键的部分——学生道德的主体实践性。这不能不说是以往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因此强调学生道德实践的主体性便成为政治课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

中学生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学生在其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不是一个消极的被改造的对象、客体而是一个积极参与、主动构建的价值主体,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带有个体人主观的印痕,是道德社会化和个人化的统一体。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自主性意指受教育者作为一定社会道德实践的主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道德要求具有选择、抉择的能力,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基础,体现着个体人自身的意志,他是他自己的主人。创造性是个体人个性的展现,是对实践的超越,表现为独特与全新的经验和行为,是人的主体性的较高层次,和社会相联系,体现出较高的社会价值,反映出人类整体创造的增强。实践性是主体价值的积累与升华的最高外部表征,是主体构建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砝码,是主体人个性才华展现的集中地,个体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道德使命。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三位一体,共同表现了人的主体价值观,当然作为主体的内涵,其并非是生而有之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主体性的源泉,人正是在活动中,自身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才逐渐积累升华展现出来,构成人自身的重要价值。

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作为教育目的、要求的提出者负有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性的使命,换言之只有不断促进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发展,才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使道德过程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着手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的教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改变观念

把学生真正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充分认识到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只有转化为受教育者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德育过程才能顺利展开。为此要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建立自身道德调控体系进一步提高道德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概念的分析理解,对问题的分析阅读,对结论的论证,对问题的争论等等。

2.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意气风发,自由舒畅地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将学生放在客体的地位,压抑了学生生动活波的天性,教师的不苟言笑,神情肃穆,被学生喻为“马列主义老太太”,隔绝了师生间的真诚的主体般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条,冷面的教师,丧失了思想政治道德践行的热情,极大的影响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有严肃的一面,更有在学业上、生活上平等和谐的感情交流,成为一种朋友关系,从而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以启迪和开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使政治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教学能力,知识水平,以充沛的教学热情、良好的教学作风、端正的教学态度进行教学。

3.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增加“活动课程”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的开展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尝试解决,最后得出结论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所创,目前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开展着。我国政治课教学也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尝试,例如“环境保护”这一课,便可部分设计成“活动课程”,让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学校、班级的环保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感,从而作为实践者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他还有很多内容如:社会公共生活、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磨砺意志承受挫折等等,都可以设计并开展一些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参观访问、实际操作、调查统计等等,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这样便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4.在政治课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主体教育的关键

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其发挥的外部条件,只有教师的道德主体性积极的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这一方面体现在选择加工吸收的能力培养上,更重要的方面在于教育者对所施教的内容的价值认同上,只有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同,并积极提倡、宣扬,才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否则教育活动很难正常的开展下去,因此如何提高教育者的主体性,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修养,进一步改善政治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道德主体性的发挥。

上一篇: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