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0期

时间:2022-10-12 10:49:13

他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婴儿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他使用的第一种语言就是喊叫。慢慢地,他会学着说话,但是对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事情,他还是会通过喊叫、发怒、大哭以及让人受不了或拒绝合作的行为来表达。要组织好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不一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可能认为不可以说出这件事情,担心父母可能会有的反应,害怕父母生气,担心给父母带来麻烦。

父母有可能随随便便地就把孩子的哭喊定义为“无理取闹”或“演戏”,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解读孩子哭喊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声没有人倾听,如果他的需求被父母贬得一文不值,后果将非常可怕。没有什么“无理取闹”,哭喊是一种语言,是一条信息,等待着父母去解读。

的确,要理解一个思维方式和我们不一样的孩子,和他进行沟通,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在我看来,我们自己曾经也都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我们应该可以回想起自己儿时的感受以及我们当时表达感受的方式。

不听孩子的喊叫,不理会孩子的不合作行为,不把它们当作一种语言来认真对待,不努力理解它们的含义,拒绝理解它们或者不把它们当回事儿,认为“他总是在这个时候哭闹”、“他就是这样,真不懂事”等等,这些处理方式都会让孩子关上自己的心扉。哭是他在提出要求、寻求帮助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没有被人理解,他就会借助一些病态的表象来让自己的需求得到重视。

反复发作的耳炎、湿疹、过敏、不肯吃饭、尿床等症状以及之后出现的学习障碍和攻击他人的行为,都在传达一些信息。孩子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发育的最佳时机,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获得最终的理解。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所有行为都隐含着某种特定的意义。不要紧张,不用事事都去解读,也不要每时每刻都去探寻孩子每种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要小心过犹不及。

怎样才能透过孩子的态度、疾病、突发状况以及学习障碍等领悟到他到底要说什么呢?——请认真倾听。

如果孩子的某种行为反复出现或者经过治疗后某种症状或行为仍然持续,那你应该可以确定,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信息是你没有捕捉到的。不要因为没有理解孩子传达的信息而让自己产生挫败感。只要问题没有解决,它就会不断重复,而且问题的紧张程度不同,出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直至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问题才会消失。假如孩子的某种行为让你感到惊讶、焦虑不安、心生疑问,假如孩子的情绪在你看来不合常理,假如孩子总是与你作对或者总有这样那样的症状,在这些行为或症状真正变得令你惊慌失措之前,请你问自己这个问题:他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理解孩子的语言》

[法]伊莎贝拉·费利奥 沙著

黄君艳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宝贝online 下一篇:瑶淼 乐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