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调研与分析

时间:2022-10-12 10:42:59

沿海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调研与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解决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对我国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水质净化处理、增氧方式、设施设备、经济效益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基本采用“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的精养模式,经济效益较好,但还存在曝气设备能耗过高、废水多数得不到有效处理等问题。

关键词对虾;工厂化养殖;增氧;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96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18-02

StudyandAnalysisofIndustrialShrimpCultureontheCoast

CHENG Guo-feng 1,2CHEN Jun 1 YANG Jing 2LI Yue 2GUAN Chong-wu 2

(1 Fishery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Shanghai 200092;

2 Key Laboratory of Fishery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industrial shrimp farming status and solve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this paper studied the process flows,water purification,aerating,facilities and equipment,economic benefits of industrial shrimp culture on the coast in China.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dustrial shrimp farming mode with“cement pool+greenhouse”as the core of the culture pattern,obtained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there were problems such as aeration equi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was too high,the majority wastewater couldn′t get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shrimp;industrial farming;oxygen filling;coast

长期以来,传统的对虾池塘养殖是我国对虾的主要生产模式,但该模式近年来存在对养殖水域污染严重、易出现流行病、受气候制约以及单位产出面积较低等问题,已经制约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因具有对环境污染较轻、能有效防止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产量高、能有效保证对虾的食品安全等优点,在我国沿海得到较快发展[2]。由于长期以来对当前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的统计资料较缺乏,影响相关产业政策的制订和设施技术水平的提高。该研究通过对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员面对面的了解和调查,获得较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当前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发展现状,解决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提供路径和方向,并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订奠定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国对虾主要养殖区域之一的浙江、福建沿海等地对虾养殖企业和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作为研究对象,特别对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工艺较为先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养殖企业进行重点考察调研。

1.2研究方法

调查于2011年2―3月进行。在正式调研前,进行对虾工厂化养殖的资料收集,确定调查的方式和重点调查内容。调查人员走访当地相关养殖企业和政府部门,采取问、听、实地察看和文字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考察对虾养殖工艺流程,并对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如水车、罗茨鼓风机等设备的功率、养殖情况等进行测算,摸清对虾工厂化的基本养殖模式。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设施养殖类型及特点

2.1.1工艺流程。沿海对虾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基本都采用以“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的对虾精养模式,同时配备一定的水处理设施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养虾废水大部分直接排放,仅有少数企业采用生态方法对排放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各地在此模式基础上发展完善,形成3种典型的符合当地特点的对虾养殖工艺,分别如图1、2、3所示。

2.1.2水源及其预处理。对虾设施养殖单位的养殖水源主要来自于周边海域,提取的海水经过净化后作为养殖用水,另有少数企业抽取地下咸水作为养殖用水。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1.3对虾养殖塘及温室结构。养殖塘普遍采用水泥池+温室大棚的构建工艺。养殖塘形状以方形为主,顶部覆盖保温膜,采用钢筋结构或铁丝网支架作为保温膜的支撑。具体构造如表2所示。

其中漳州某地虾塘铺设地膜,以便及时清理干净虾塘,确保虾塘水质安全。调查企业均采用大棚来维持虾塘中的水温,实现1年2茬以上养殖。

2.1.4虾池排放废水的物理和生物处理。对虾养殖过程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饵、粪便、氨氮等营养盐甚至病毒等致病菌,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易对环境造成危害[1]。但由于受成本、养殖观念等因素限制,大部分调查企业尚未对排放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仅有浙江省温州某地构建一套基于对虾养殖的鱼虾贝藻高效生态循环养殖系统。该系统为虾塘―贝塘及补充海水―红树林吸收地(海水经过红树林吸收地后,NH4-N下降明显)―生态塘―暗室―沙滤池―虾塘。对虾养殖排放的废水经过贝类净化塘、藻类净化塘、人工红树林湿地等的净化处理后,再次经泵提升进入对虾养殖塘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养殖池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

2.1.5增氧曝气方式。虾塘水体溶解氧高低直接影响对虾养殖产量[4-5]。各地养殖企业均配备较大功率的增氧设备,主要以底增氧+水车推流增氧为主,同时辅以射流增氧模式。底增氧由风机和安装在池底的PVC管组成,PVC管上等间距布置直径3~5 mm的出气孔,风机开启时,空气通过PVC管道由出气孔向上喷出,与水混合实现增氧,并且实现水层的上下交换,具体如表3所示。底增氧配备设备功率4.50~11.25 kW/hm2,水车推流增氧配备设备功率15.00~22.50 kW/hm2。养殖规模较大的浙江省温州某地和福建省漳州某地均还选用射流增氧,功率分别为16.5、18.0 kW/hm2。

2.2 运行情况

目前对虾养殖企业几乎均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由于采用“水泥池+温室大棚”模式,即使在冬季也可实现对虾养殖,养殖周期基本为每年的3―6月、9―11月、11月至翌年2月各1茬。养殖过程大致为:①放苗20~25 d内,虾塘中不换水。②26~40 d内,每天排水1次,水量为总水量的10%。③40 d以后,每天排水2~3次。④养虾后期,每天1次大排水,占总水量的10%~20%。其中,排污水应在投饵料之前进行。

2.3建设标准及投资

经调查的对虾工厂化温室大棚养殖场建设标准与相应投资如表4所示。

2.4经济分析

目前采用温室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克服冬季对虾不能养殖的难题,实现对虾的反季节上市,对虾养殖效益显著提高。仅以冬季对虾养殖为例,该茬虾上市价格较高,虾售价可达50元/kg以上。如表5所示,冬季大棚养虾养殖利润可在67.5万元/hm2以上,具有较为可观的养殖效益。

在冬季对虾养殖中,成本在15~30元/kg。饲料成本和电费占总成本的60%~70%;苗种、人工以及设备折旧等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福建省福州某地电费成本达到16元/kg对虾,占总成本30元/kg对虾的比重超过50%,这是由于该企业需抽取深井地下咸水作为养殖用水,且在整个养殖期间,为保证池中溶氧,高配备增氧机和风机对水进行增氧,从而使电力成本大幅增加。

3讨论

3.1经济、环保、高效设施养殖模式

经调查,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企业采用的“水泥池+温室大棚”为主的养殖模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多数企业没有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设施,直接外排入海,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随着养殖企业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先进的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已经出现,如浙江省温州某地对虾养殖排放的废水经过贝类滤食净化和红树林进一步生态净化后,可以再次进入养虾塘,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有效切断各种暴发性流行病原的横向传播,实现养殖环境生态保护,并极大地提高养殖资源的利用率经济、高效设施养殖模式已成为对虾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3.2高效、节能的综合增氧模式

调研中发现,目前增氧方式多采用以底增氧+水车推流增氧为主,同时辅以射流增氧为辅的增氧模式,有效地提高水中溶氧浓度,并降低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但该综合增氧模式存在增氧效率低,能耗过高,特别是养殖企业为预防虾病产生,往往倾向配置过大功率的增氧设备来维持池塘中较高溶氧浓度的问题。为此,对目前广泛应用但效率较低PVC管底增氧方式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采用PE曝气软管及可渐变式微孔曝气软管,可提高增氧效率,降低增氧能耗。同时加强对新型增氧装备如液氧及其释放装置,纳米增氧管等增氧特点的研究,将其与现有增氧模式相结合形成高效节能的综合增氧模式,以满足各地区对虾养殖增氧的需要。

3.3池墉面积及排污

对虾工厂化养殖池面积确定涉及养殖模式、虾体安全、环境稳定及投资成本。虾池面积小,适于精养高产,易于管理;虾池面积大,则投资成本低,探讨既易于管理又具较低投资成本的养殖池面积,可取得系统模式较佳投资收益。排污口应设置于污物集聚区,如为长型养殖池,则应设置多个排污口,提高排污效果,改善水体环境。

3.4冬季保温

现有对虾养殖企业的保温棚薄膜采用的往往是单层膜,在常规条件下可保持水温在20 ℃,但由于近几年气候异常,南方沿海对虾养殖区也经常遭遇严寒天气,此时温室内水温常常降低到17 ℃以下,造成对虾的大面积死亡。为此,建议在构建温室大棚时采用保温效果更理想的双层膜或加保温垫层,并注重保温棚的密封,防止漏风等现象导致热量流失。

3.5水质检测设备配置

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多数规模较小的养虾企业对相关溶氧、氨氮、藻类检测等基本的检验仪器和设备重视不够,多数养殖场尚不具备。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和研究机构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对水质的判断,主要依靠人工养殖经验。随着对虾养殖过程中科技水平的提高,相应的检测设备应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大规模技术先进的工厂化养虾场已经开始出现,为传统的对虾养殖业带来了产业提升,并带动整个对虾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现有对虾工厂化模式还存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够、能耗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些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将进一步将新技术、新成果进行集成,提高工厂化对虾养殖业的装备化水平,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配套设施。

4参考文献

[1] 李卓佳,陈永青,杨莺莺,等.广东对虾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控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6):68-71.

[2] 孟庆武,王圣,赵玉洁,等.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前景[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124-127.

[3] SHANG Y C,LEUNG P,LING B parative economics of shrimp farming in Asia[J].Aquaculture,1998,164(1-4):183-200.

[4] 聂鲡蓉,陈建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中溶解氧的消耗及对策[J].齐鲁渔业,2009,26(11):35-36.

[5] 刘海英,曲克明,张前前,等.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26(5):52-56.

上一篇:永胜县三川镇农户散养鸡饲养管理措施 下一篇:秋冬季桑园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