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传真义 悟道现佛心

时间:2022-10-12 09:30:36

人物介绍:祺云法师

法名正合,号惟证,字宗醍,别名真,别号祺云。籍贯天津,癸亥(1983)年十月初九生人。6岁信仰佛教,9岁皈依三宝。16岁己卯年九月初九于辽宁省西佛福隆寺依上豁下然老法师披剃出家。法师提倡新派佛教路线,推动佛教社会家庭中修学佛法次第的方针,推广弘扬佛教以入世为基础的思想。传播佛教哲学、佛教心理学讲座、人生佛教思想精神理论。

出家

此生注定出家人

6岁那年奶奶把我带到一个寺院求香火,我便爱上了这个香烟袅袅的地方,9岁第一次走进寺庙,皈依佛法,15岁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出家,从此希望自己可以生生世世地做个出家人,传播佛法。

净土慢生活:您很早就与佛家结缘,16岁出家,能否讲讲您与佛家的缘分?

祺云法师:我6岁那年奶奶把我带到天津的一个寺院求香火,奶奶跟我说拜拜它就能治病。当我走进去的时候,发现香烟袅袅,感觉这个地方我非常喜欢。

9岁的时候,我上学的地方离寺庙非常近,只隔了一条河。后来,好奇心促使我走进了寺庙,那天正好是初一,庙里香火旺盛,进去以后有一个老和尚问我,你很喜欢在这里吗?我说很喜欢,他就让我皈依。我问他什么叫皈依?他告诉我说,皈依就是正式做佛的弟子。我又问他皈依有什么条件?他说,在这个庙里皈依一定要会背大悲咒,又让我去买一盒大悲咒的磁带,然后让我自己找一个居士做介绍人。后来,我在庙门口找到一个白头发的居士,希望他帮我引荐一下,他笑着跟我说,你小小的年纪干嘛皈依,好好上学!后来经不住我央求,就说等我来皈依那天再说。

祺云法师:回家前,我在庙门前买了一盒大悲咒的磁带,初接触大悲咒,根本就听不懂,我就拿着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大概过了半个月,还是没背下来,后来就暂时放在了一边。到了皈依的前一天,忽然想到大悲咒还不会背,于是一夜都没有睡,打着手电筒照着拼音戴上耳机背诵大悲咒,结果真的把大悲咒背下来了。当然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就皈依了。

祺云法师:后来我报考了艺校,到了大连。之后经常演出,我觉得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十分厌倦,就到处找寻寺庙。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出家人,他跟我说要把佛学好就要受五戒。从庙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穿着袈裟,第二天我就去受了五戒。

祺云法师:后来,有一个师兄说要出家,我就说,你出家我也出家!那年我16岁。庙里让我家里出同意我出家的证明。家里坚决不同意。当时我已经赚钱了,就自己置办僧服,然后去居委会开了证明,又找到以前的作业本,母亲曾经签字的,把上面的作业撕了,留着签字那一块,上面就自己写上“同意出家”,从此我成了一个真正的出家人。

净土慢生活:从您6岁信佛到现在,您对佛教的认识是怎样的?

祺云法师:我认为佛教就是为成佛而来,出三戒,了生死,跳出轮回,我觉得是一个修生人应该做到的。在我之前的经历当中遇到了几个非常让我感动的恩师,第一个是下巴活佛,第二个就是能觉法师。我和下巴活佛在北京住的时候,他天天给我讲法。后来我又和能觉法师在一起生活,能觉法师天天跟我争执,后来我离开了他,多年后,我发现他教我的这些东西是真实不虚的。我特别庆幸的是我能学佛,在我的血液中,渗透着释迦牟尼佛给予我的这份幸福。

祺云法师:我对佛的认知是出发心。出发心代表着与人为善,与事无争,做到六和,自己更加看透世间万物,用旁观者的眼睛认知事物的变化,让自己在事物的变化当中增加智慧,完善自己的不足,直到最后的圆满。

佛乐

佛乐的魅力在于心性

佛教音乐的魅力在于唱颂者的心性,在唱颂过程中,传递慈悲,表达感悟,使众生得到摄受,获得慈悲心,是开佛法的方便法门。

净土慢生活:您觉得佛教音乐能带给人们什么?

祺云法师:佛教音乐是一个方便法,出家人唱佛乐我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事情,但是众生需要这种方法来得渡,就如同我给大家准备好了一个乘船的机会,大家过了河以后就会把这个船拆掉,它只是让大家能更进一步来学习佛法。

净土慢生活:许多人都听不懂佛乐里的唱颂,但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能够有所感悟,您是如何演绎佛教音乐的?

祺云法师:佛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在曲风、编排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佛教音乐更强调纠根于心底的东西,我们唱的咒语大家听不懂,但是它可以凝神、可以摄心,就是佛教音乐的魅力。至于如何演绎佛教音乐,我觉得不管是在现场唱的时候,还是在录音的时候,要保持一份状态,要有一个饱满的情绪,有对众生的慈悲心,唱颂出来依然是慈悲、是摄受。佛乐的魅力在于心性,也就是说这份心性更大于曲谱。

净土慢生活:您唱颂的佛乐很有感染力,请问在唱颂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

祺云法师:我录《蓝毗尼回忆》的时候是我爸爸脑出血的第12天,我当时就想到可能录不了了。后来我的弟子们跟我说,师傅,您去录音,我们来照顾您的父亲。我的4个弟子在医院里整整照顾了8天8夜,而我到广州开始录制这张专辑。没进棚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父亲的情况,当音乐一响起来的时候,就只想到要把佛乐唱好。

祺云法师:通过我父亲生病这件事儿,我感到做人太苦了,所以我唱这张专辑的时候,我传达出的是一种人生苦短的感觉,我将慈悲心最大化地体现出来,让众生都能感受到我的慈悲心,感受到人们生老病死的无常,通过音乐勾起大家对佛法的认知,对生老病死的认知,珍惜自己的光阴。

净土慢生活:您觉得用佛教音乐来传播佛法有哪些好处?

祺云法师:它像是一个快餐,佛教教义的门槛太高了,不便普及,佛教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耳熟能详,众生接受的速度快,讲解佛法需要一个过程,而佛教音乐是无形的传播,把这种曲风拉到了极致的时候,是一个走向佛门的捷径。

净土慢生活:对佛教音乐创作,您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祺云法师:目前,佛教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唱空灵;二是,唱神秘;三是,唱醒世。唱空灵,是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唱法听起来很空灵,比如王菲,她唱的东西是比较空灵的;唱神秘,就是专门唱咒语,曲风和唱法都烘托出一种很神秘的气息;唱醒世,是把对人生的感悟编成了通俗的曲风,来进行演绎。

祺云法师:其实佛教音乐的表现形式除这三种以外,还能表现为:喜悦、法喜、禅意、复古等。《蓝毗尼回忆》其实就是复古,复古和神秘的结合。目前,我也在推动弟子们唱佛乐,很多人说艺僧的佛学造诣不行,和尚唱佛乐是不务正业。但是我认为,一个法师唱佛乐是为了方便更好地弘扬佛法,因此说,作曲我不会放弃,如果未来我唱不了,弟子们还可以继续唱。

传法

破除我执即成佛

忏悔是人们认知自己的最高境界,如果能从认知自己变为认知无名,从认知无名到破除无名、破除我执,就可以成佛。

净土慢生活:除了佛教音乐的传播外,您觉得用什么方式提高自身修行和佛学造诣是最好的?

祺云法师:一个出家人抱着课本学,永远学不深,学不透,天天坐在家里磕头念经也不行。我认为学佛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找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聊天。聊天不仅需要懂得听,还要懂得问,这是最好的互动式聊天。此外,还要懂得疑,如果对方说什么你都全信,没有怀疑,就是盲信,疑中生信,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聊天中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感悟,通过实践的修正,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是一个学佛的最好的方法。

祺云法师:佛经中传递给你的是什么?是一种能量和认知。比如什么叫观世音?书本里讲观世音就是观自在,如果大家都不去想为什么观世音又叫观自在呢?只是觉得书本上这么说的,那就这么信。这样学佛,到最后就是一个榆木脑袋,死不开窍。所以说,学佛还是要多思考,体会个中的细微差别,体会佛经义理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机。

净土慢生活:如何让信众深刻地了解佛的精神?

祺云法师:忏悔。我认为忏悔是人们认知自己的最高境界,如果能从认知自己变为认知无名,从认知无名到破除无名、破除我执,就可以成佛。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我是第一,无名烦恼是真的。所以说我和无名烦恼都破除了,也就是认知上升了一个高度,当你和我没有区别的时候,再研究他,世界上最可怕的三个字就是“你”“我”“他”。如果我在虚空法界当中,把自我破除掉,那么无名烦恼对我不存在,我认为你和他没区别的时候,是我认知了无缘的大慈,对你们都是平等的。我对你们有了这份无缘的大慈,我对你对他和我是一样的时候就是同体的大悲,佛就是无二而别的烦恼世界当中,根本不存在一个定数,这就是真正地得到佛的圆满、自在、行当、解脱、无碍。

净土慢生活:当今社会中,人们如何求得心灵的安宁和自在?

祺云法师:平常心。也就是刚刚好,恰恰好,不多也不少。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一件事情来的时候,就来了,当它去的时候,就去了。比如我打了一巴掌,这时,你不烦恼便是安心。狂风骤雨袭来时,心未动;举手投足抗无名,心未动;抬起拿起便吃,心未动就是心安。如果能让心安一处便无烦恼,安乐清静。世俗中的人如果破除不了我执,便永远安不了心,用任何的方式都是强加的一种压迫,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净土慢生活:您心中的净土是什么?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净土有何分别呢?

祺云法师:我希望看到佛门弟子辈出,后继有人,让我轮回之时可以在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在佛教当中遨游。希望自己可以生生世世地做一个出家人,为佛法一代一代的传播者。我的净土,便是来时乘风而来,去时乘风而去。在家人的净土是到达彼岸,出家人的净土是未曾离开过彼岸。

上一篇:年菜大不同 体验新年“新”滋味 下一篇:时来运转护肤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