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传知”与“传道”,让初中生“轻装而行”

时间:2022-10-12 09:14:31

辩“传知”与“传道”,让初中生“轻装而行”

【摘 要】文中辨析了“传知”与“传道”在初中教学中的利害,以及通过他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例证中反映出学校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只有卸下沉重的包袱,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传知;传道;自主

我国从古到今给教师定位的角色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的含义是传授给学生的是道理、方法和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是一种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而不是固有的知识。而“传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所要学的知识,用一定的方法传递给学生,教学目的为学生掌握知识。“传知”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固定的通道,学生在这个通道中机械地去接受,而没有独立发散性思考的过程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中国的学生学的很辛苦,很无聊,厌学情绪在学生中蔓延,很多学生心理开始失调,道德感缺失,目前中学生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小。当前很多学校开始寻求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本人所在的学校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力求从“传知”教学模式转变为“传道”教学模式。

一、“传知”向“传道”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纲要》内在的精神理念就是要求现在的学校教育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简单机械的“传知”教学转型到“传道”教学。一本书中介绍了一种很多人喜欢的观赏鱼叫锦鲫,又叫日本鲫鱼,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放在小鱼缸中饲养,它只会长到两三寸长,如果放到大一点的鱼缸中,会长到六寸至一尺,如果放到湖泊中,它不受限制地充分生长,就会长达三尺,同一种鱼,由于生长环境,体长可以相差十倍,体重可以相差二百倍。学生如果在不同环境中学习,一类学生属于“鱼缸”式的学习方式,跟着教师转,围着书本学,没有自己的思维,机械地学习和记忆,形成高分低能现象。而另一类学生属于在“江河湖泊”知识海洋中遨游的探究学习方式,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传给他们的是“道”,给他们是广阔的学习空间。次两类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一定大相径庭,最终导致教育成效差异悬殊。这也是“传知”和“传道”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如要改变当前教育不合理的现状,首先“传道”教学必须取代“传知”教学,给予学生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二、“传知”向“传道”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教学一线的教师经常发出这样感慨:“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们拼死拼活地忙于教学,但是学生成绩却不见上升,并且师生的情绪愈加对立。”上述现象看好像责任全在于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感谢教师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但是本质却是学生得到只是简单枯燥的“传知”教育,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产生不了学习的激情,教师在“拼命”,学生在“苦熬”,此种教学方式不符我国千年以来的“传道”的教育宗旨,更不符合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精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从“传知”教学转变为“传道”教学呢?这应该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在很多教育媒体报道了大量令人深思素质教育的典例,本人常常被一些典例所触动,深思这些典例中蕴含着教学理念,它们共同本质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传道者”,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知者”。下面列举两个令我感触很深的教育典例:

典例一:最近南京市六合教育网报道六合教师进修学校张弛校长撰写的一篇文章《感悟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在文中阐述了此校师生教与学的真实情景,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充分地体现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质疑能力之强令在场听课人员叹为观止,师生、生生、生和听课人员之间的交流开拓了所有听课人的视野,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交流、思考、探究天地,情感成熟沃野。

典例二: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某普通小学,教室四周墙壁上都布置了黑板,小学生们上课时四至五人一小组,围着自己的黑板,在教师引导之下,完成学习任务,期间有着自己学习、探讨、辩论、讲解和相互帮助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思维中发展,情感在合作中升华。此小学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改革实践后,学生素质考核成绩名列全市前列,超过了许多重点小学。

杜郎口中学和沈阳那个普通小学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天地,教师没有把知识“灌”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和探索。

我是初中一名地理教师,本人常常思索:我的地理课教方法是否也可以变化呢?把课堂变成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天地,让学生思维从书本中放飞出来,培养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我成为真正的“传道者”。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人在本校七年级六班进行《巴西》一节尝试教学活动的实录:

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巴西资料,做好读书笔记。课间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围在我周围展示他们所收集的资料,我有意识地肯定和夸奖了他们的“战果”,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学生们超乎寻常的速度回到班级,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平时小孩子们喜欢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鸟,活泼可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能够第一个回答有关巴西问题,那种渴望、那种迫切、那种希望展示和被他人认可神情从孩子们纯真、可爱的面容上一览无余,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灵。我把学生分成4-5人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写出“巴西”课题和这节课需要学习内容:位置、气候、地形、民族状况、文化特色。接着进入学生们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查阅资料,试着用简洁的词语归纳总结,我强调课本现在也是大家可用的资料,学生立即忙碌起来,有看课本的,有翻阅资料的,有低头做记录的,我很少看到这群顽皮的孩子们这样认真地看书,大约十分钟后,学生开始在小组里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气氛热烈,我自然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不久很多小组举起了手,表示他们完成了任务,我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现在汇报。

学生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他们从容自信地走到讲台,分别讲述了巴西的概况,可以看出他们在课前进行了充足地准备,在其发言以后,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进行补充、质疑和辩论,我给出了表扬、肯定和一定地解说。

例一:环球旅行去巴西,谈巴西位置。一位学生走到讲台,对我说:“老师,我需要在多媒体中打开google earth 软件,带大家环游世界。”我立即打开次软件,在银幕上出现了在转动着的蓝色地球,学生立即被这美丽的地球所吸引。他进行了出行前的宣传:“我们将从南京出发,加入我们的行列吧!我们将跨越浩瀚的海洋,穿越令人神往的海峡,巡游魅力无穷的岛群,领略不同的气候带风光。”接着选择了不同的航线来到了巴西。

例二:其中我在引导总结巴西的地形(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时,我说:“高原和平原面积之间的比例大约是2:1,也就是说巴西高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占三分之一。”立即有一个学生举手辩驳我说:“地图册上有数据资料:巴西高原面积是500万平方千米,而亚马孙平原面积是560万平方千米。怎么可能说它们面积比是2:1呢?”我给出了解释:“亚马孙平原有一部分不在巴西境内,我们今天谈的是巴西情况,而不是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进行比较。”

在谈到巴西文化时,一个学生发言,很多学生补充,从书本知识谈到自己准备的资料上的知识,从足球谈到咖啡,从狂欢节谈到桑巴舞,学生们很有兴趣地听着,不时发出惊呼之声。在下课之前,我引导学生总结这堂课内容和检测所学到的知识时,其效果很佳。

反思:这堂课是一堂开放型的课,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改变了教师和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把学生放到了中心位置上,课本变成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工具,是学生查阅的资料,学生摆脱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本的约束,极大地发挥了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传知”向“传道”转型的教学效果分析

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学校应更关注“传道”教学,而非“传知”教学。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传道”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和探索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品质。布鲁纳认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学校教学如果能卸下学生沉重的学习担子,让他们“轻装而行”,学生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会健康的成长,才会养成积极的心态,才会有真正的良师益友局面出现。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作文构思贵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