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

时间:2022-10-12 09:07:41

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

摘 要:随着油田勘探的不断进行,钻井的数量不断的上升,工程量的不断加大,同时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很难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甚至导致全井报废及人员的伤亡,因此,在钻井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或是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已成为当前钻井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文中对钻井工程事故的处理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钻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常见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钻井工程;常见事故;成因;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D842.2+4 文献标识码:A

在油田中开发过程中,其钻井技术的高低往往代表着这个国家在石油开采上的水平,一处油气田的开发则需要上百口甚至上千口井,在钻井作业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同时整个工程都处于地下隐蔽位置,施工中的存在着许多模糊性,风险性较高。同时,地下的岩体较为复杂,往往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或是操作者决策失误,从而导致井下事故的发生。因此,要针对钻井工程的事故原因时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石油的开采。

1 钻井工程事故的处理原则

1.1 安全原则

“安全第一”是人们最为经常提的一句话,在钻井过程中尤为如此,安全第一是事故的处理原则。钻井时要对井下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采取科学的技术及选用适合的工具,同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准确的分析事故的性质,从而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轻事故的损害,防止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扩大。此外,在安全原则下,还保含对环境保护和人员设备保护相关措施的制订。

1.2 科学原则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钻井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确定井下的具体情况,不能凭以往的经验或是主观判断进做出结论。同时为了保证事故处理方案的科学性,对井下的情况应该绘制草图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从而对方案中不科学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从而减轻事故的损害。

1.3 快捷原则

钻井事故发生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的进行处理,以避免因时间的延长而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失去了处理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快捷原则,决策及方案的制定都需要快速,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好工具和器材,协调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从而加快事故的处理作业。

1.4 经济原则

首先,需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地质条件以及各种器材的供应情况和技术手段等,进行全面地评估、分析事故处理的费用和时间;其次,应对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最经济合算的方案;再次,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另选井位重钻或将原有井眼添井侧钻。在实际的钻井工程中,应按照最经济的原则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以此来降低工程成本。

2 造成钻井工程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地质因素

在实际的钻井过程中,钻遇各种不同的地层会随之遇到诸多难题,如由于地质构造不同而造成的不稳定性、压力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地层岩性的多变性等均会造成井下复杂情况,致使钻井作业暂时停止,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导致延误钻井时间。造成井下复杂的地质因素是客观存在,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果在钻井过程中,对这些客观因素多些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2 工程因素

由于钻井作业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较强,所以安全第一应作为钻井作业的主导思想。但有些人却基于利益的驱使,明知故犯或铤而走险,从而为复杂情况及钻井事故的发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再加之对地质资料未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得在一段裸眼中喷、漏层共存,致使治漏则喷、治喷则漏的现象屡有发生。此外,由于管理工作薄弱,也导致了钻井工作有章不循、盲目决断、遇事不思、不顾后果,上述情况都将给井下事故埋下隐患。

3 钻井工程常见事故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3.1 卡钻事故

卡钻主要是指在钻进过程中,钻柱在井中的某段被卡住,从而导致整个钻柱无法自由转动。

当发生卡钻事故后,最先应考虑的问题是为解除事故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在处理卡钻事故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保持钻井液循环,使井筒畅通。当卡钻事故发生后,若水眼或环空堵塞,则会造成循环丧失,从而失去浸泡、爆炸松扣的可能,致使诱发井塌,使卡钻事故的处理难度加大,因此,必须保持钻井液循环及井筒畅通;二是需尽可能保持钻柱的完整性。卡钻后,在对钻柱进行提拉、扭转时,尽量不要超过钻杆的最大拉伸负荷及允许扭转圈数,如果钻杆被扭断或拉断,则会导致打捞工具套如困难。目前对于卡钻事故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震击解卡工具或倒扣切割工具来完成。

3.2 井漏和井喷事故

3.2.1 井漏事故。井漏主要是指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或水泥浆液渗入地层的现象。产生井漏的主要原因为:井内的钻井液压力过大,致使地层破裂便会形成井漏。一旦发生井漏会造成钻井液池面降低,返回的钻井液量减少,井漏严重时也导致钻井液失去循环,进而引发井喷。常用的井漏处理方法有:起钻静置、改善钻井液性能、水泥浆堵漏、凝胶堵漏和复合堵漏等。

3.2.2 井喷事故。井喷是指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地层流体进入井筒,使井内钻井液间断或连续地喷出的现象,当这一现象失去控制时,则会引起井喷。井喷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轻则导致资源浪费、污染环境,重则会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全井报废。井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地层压力情况掌握不准以及井内钻井液的压力降低等。一旦发生井喷事故时,必须做好处理工作,如在地面灭火压井或是打定向救援井压井等。

3.3 钻具断落和落物事故

钻具断落和落物事故。属于钻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之一。通常是采用相应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

结语

钻井工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其事故也存在着复杂性。多变性,所以在对钻井事故进行分析处理时,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凭主断臆断,从而导致事故的扩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分析,从而快捷的对事故进行处理,同时保证处理方案制订的经济性,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事故,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继德,张永刚,韩国生,武风旺.钻井液录井参数在钻进工程异常预报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0(03).

[2]屈正斌.浅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机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1).

[3]李俊波,赵胜英,任红英.侧钻小眼井常见复杂情况与事故的预防[J].石油钻探技术.2008(02).

上一篇:室内软装设计课程对艺术素质要求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知识产权与企业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