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动因

时间:2022-10-12 07:56:10

试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动因

【摘要】人的发展不能在自发的状态下实现,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合规律合目的的预测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主体需要水平,才能使其原有的品德结构与新需要之间矛盾运动。这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之源。文章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几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动因。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外部动因

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关心人们现有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因为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无知程度,避免挫折和失败,教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合规律的预测和指导。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动因是科技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变革,必然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作出适当的调整,寻找一种能够驾驭科学技术的力量。诚如韦伯所分析的,没有价值合理性包含在工具合理性的内部,后者的动力因素任其泛滥,决不可能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来。一旦它失去应有的价值意蕴,脱离人的价值目标而发展时,就会给人类幸福带来损害,可能将社会推向毁灭,不能使人的多方面价值需要得到满足,给人的心灵普遍蒙上阴影。“技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有害的结果。它已经危害着、并且仍然破坏着人与他的环境之间、自然与社会结构之间,人的生理组织与他的个性之间的平衡状态。无可挽回的分裂状况正在威胁着人类。”正是这种危机使人们呼唤教育培养出能控制科学技术,控制社会力量、具有主体性的人,也即是能够改变、超越现实生产力、社会规定性的人。“科学技术必须同一切儿童、青年或成人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帮助每个人既控制自然与生产的力量,也控制社会的力量,并从而控制他自己,控制他所作出的决定的行为。科学和技术还必须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精神,因而使他能促进科学而不致为科学所奴役。”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在人类活动中存在和发展的,而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然受到某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人们的道德观念、信仰、信念、情感等都参与并支配着这种活动。

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客观上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价值规律的原则,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导致极端自私的行为产生了负效应。一些人惟利是图,见利忘义、弄虚作假、欺诈掠夺、坑蒙拐骗,迷恋金钱、轻视和否定道德的作用,并把获取名利当成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基本追求,以利益大小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不但不遵从道德约束,反而为了利益而抛弃道德,甚至践踏道德。影响到社会政治领域里,、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贪污腐化等现象日益猖獗,人们的道德日益堕落。人们只是追逐本能冲动的满足。感官的刺激与兴奋,非理性的与享乐的生活,物质至上已成为人类的通病,为人所创造的物质,却来奴役人、支配人、驱使人,使人们在对它的疯狂追逐中,失却主体性,导致人性的沦丧。这些表现必然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认识到这种负面的影响。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自主力量,得以控制和操纵物质力量,使它不至于成为一种“异化”因素去消融、腐蚀人的性灵,使得学生能按照人自身的尺度、美的尺度去改善世界,使这个世界真正成为属于人的世界。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观念的更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着眼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形成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意识、价值观念、品质行为,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诸如效益意识、时间观念、平等竞争思想等等,这些不仅反映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样也符合人类进步、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充分吸收这种文化精神成果,用它来更新德育的观念与目标,充实德育的内容,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更具有时代的规定性,更好地在社会现代化中发挥它的作用,也使德育自身更具有时代精神。

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动因是社会和谐有序的需要

首先,从道德生产的角度看,道德产生于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需要。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需要,也是人类何以需要协调相互间关系的根本依据。它直接指向人的潜能,解放人的个性,创造人的生活,因而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其次,从道德存在的角度看,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的准则和规范,这种准则和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社会及其个人生活领域,都势必在其运转过程中形成某种相应的秩序,并只有在合宜的秩序中才能正常运转。但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每个人,都是有意识的、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并因此使他们的个别行动往往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往往是同社会及其各个生活领域直接需要的秩序是不尽一致的。为了将社会成员的行为尽可能地引入现实直接需要的秩序范围,以保持社会及其各个生活领域正常运转,任何社会都必然形成某种相应的社会控制系统。不论在哪种社会控制中,道德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力量和方式。最后,道德作为一种价值教育,它的固有本质就是要促进与引导人们去实现社会与个体的“应是”(道德的)而不是反映“实是”。它用以教育启示人们的不只是客观的现实是什么,更为主要的是从道德的角度审查客观的现实理应是什么?应该把它变成怎么样?它的主要功能不是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维持,而是表现为对现实的批判与改善。

4.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动因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

全球化过程中许多人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实现方式发生变化,旧的价值体系被人们重新审视,甚至怀疑、抛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真正的建立起来或者未被人们完全认同,这就使许多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西方现代的价值观、农业文明的价值观和工业文明的价值观、计划经济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等多种价值观并存,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冲突、渗透、融合,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状态下,许多人“思想混乱”,而且每种价值观都有自己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有许多原则性的内容是完全矛盾对立的。于是在相互交汇融合的过程中,都会相互去影响消解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主导性的价值观教育,许多人就会接受陈旧的错误的价值观,而正确的价值观得不到弘扬,甚至排斥我们所倡导的主导性价值观。思想文化的竞争和渗透实质上就是思想攻心、夺取人心的竞争,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间断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间断把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从来没有间断用思想文化侵略并占领阵地、控制全球,用思想文化渗透来实现其利益、推行霸权主义。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