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2-10-12 07:50:32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当今时代,知识构成了生产的重要因素,知识更新也加快步伐,社会对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也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该文从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阐述了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1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当今时代,知识构成了生产的重要因素,知识更新也加快步伐,社会对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也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传统的“专向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一次性学习的校内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所以,“素质教育” 逐步代替了“专向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处理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及抽象概括的潜能,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等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逻辑非常严密、应用十分广泛,也是不容易学好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大多数数学底子薄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学习态度和踏实勤奋的学习品质外,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2.1 放在首位考虑的是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灵魂统领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思想视为数学知识的精髓,例如分析与归纳、模拟与联想、直观与演绎、逼近与迭代、线性化、离散化、最优化等等都是数学领域里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数学地思考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和知晓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现产生兴趣,进而去模仿和追求。

2.2 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功能的开发

现今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偏重演绎、推理、论证的训练,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引导到形式论证的严格性上去。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好处,因为命题的证明没有发现和创新重要。众所周知,创造发明的决定性思维取决于形象思维,几何思维和直觉思维形成了形象思维。著名数学家庞卡莱认为,仅仅依靠逻辑思维,数学毫无获取新真理的可能,只有丰富的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创造发明才富有成效。但这绝不是否定逻辑思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是强调不要忽略形象思维在培养创造性能力方面的作用。

3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

方法

3.1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结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粉笔加黑板的形式。在传统数学授课方式下,板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板书,不仅可以清晰地给出逻辑推理的整个过程,还可以结合课堂的状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适当地给予调整,及时强调某个局部知识,或者还要增加某部分内容,对遇到的问题适时做出解答或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加入表演的技艺,通过老师音调的抑扬顿挫、动作手势等,增加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也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随堂或徒手画的立体图形不容易示意出其图形特性,静态的图形也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言语表达可能才说得稍微清楚些;教师用在板书时间太多,视听刺激太单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数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不仅能够从数学内容的不同侧面,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数学内容的实质,对教师的教起到辅助作用,还能够更明确地突出运算过程的某个部分,能更有效地突显出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身。所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单纯能够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还能给数学赋予更丰富、更生动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也存在问题,比如:学生专注于屏幕,降低了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减少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充分,不容易记听课笔记,比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就能够把演示、讲解、推演融于一体,还可以更加有效地集数学对象的各个侧面(如数值、图像、法则公式)于一体,更加完美地展示数学对象,使得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互相匹配、互相补充,从而使数学课堂有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3.2 学生被动参与主动学习相结合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开创业务工作的能力等。数学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证明结果比较难,学生只要被动的去接受学习就行。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专业应用中所需要的对数学结果的“借用”能力。让学生被动参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就能够获得比二者简单相加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数学建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洞察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能力,即怎么样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针对同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思路去建立数学模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合运用能力,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够锻炼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计算机操作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紧密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能力。这些能力互相配合、相互渗透,构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的

始终。

3.4 适当增加高等数学实训课教学

数学理论课大部分内容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节,它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其基本内容。而数学实训课,则要突出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辅助教,也就是和理论课间相互交换信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显示数学对象的各个侧面;显示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强大威力;把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更好的展现给学生。辅助学,就是让学生自己验证或证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设计好的计算过程,学生学习体验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学生学习与体验现代计算技术;学生自己设计进行的学习体验等。

参考文献

[1] 王信峰,车燕.高职高专数学实训课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

[2] 邢春峰.高职数学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

[3] 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守住朗读这一片阳光 下一篇:新课改下农村英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