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基础工程的勘察要点分析

时间:2022-10-12 07:45:16

载体桩基础工程的勘察要点分析

[摘要]工程施工中载体桩技术的提高是基础工程勘测的重点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载体桩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结合技术发展需要建立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规范工程载体施工技术。

[关键字]载体桩 勘察 液化 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75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63-2

载体桩与传统的沉管扩底灌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载体桩能在软弱土层的不同深处建立一个载体,具有较强的支撑性能。载体是经过特殊的设备对桩端进行挤压,并灌注混凝土在复合载体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比较新型的工艺技术。

工程施工过程首先要进行的工序就是勘察,勘察的有关数据及结果和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以及造价预算等有密切的关系。按照有关国家规定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基础岩土进行勘察,保证载体桩基础单桩承载力。

1 载体桩基础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1.1 勘察要求

桩体基础工程设计前所要了解到的勘察资料包括,关于桩体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要按照科学准确的计算方式进行详细的数据运算,并根据有关物理性岩土指标进行确定。勘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良的地质现象,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方案作为依据,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勘察中地质水文等各项条件要做好详细的检测和分析,确定准确的水文数据。有关岩土地基土的膨胀性、湿陷性和冻胀性要详细的勘察和记录,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良因素,造成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同时还将岩土工程中勘察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做好图件整理。

1.2 载体桩基础工程勘察的等级

载体桩主要是通过在桩内充实填料,使得深部的土体与填料相互挤压密实后再与干性混凝土形成载体,载体的支撑力和承载力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承载桩身施加的荷载力。载体桩属于端承桩,单桩承载力主要由载体的持力层施压。持力层荷载力直接影响到载体桩的整体工作性能,因此,在勘察载体桩岩土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有关勘察资料,将勘察工程等级提高到甲级,进一步保障了载体桩质量性能和稳固性能。

1.3 勘探点的间距和孔深度

载体桩基础工程勘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桩基技术规范进行,载体桩属于端承桩在上述有提到,因此要按端承桩进行勘察工作。勘察探点的间距主要依据载体桩端承桩的持力层坡度大小进行确定,勘察中如果层面坡度大于10%就应该加强勘察探点,一般层面的坡度控制在12-24m比较合适。在岩土层中的载体持力层要控制好钻孔对岩层的桩径(不小于3-5倍),一般的桩孔岩层钻孔应该控制深入岩层不小于1-3倍的桩径。通常情况下遇到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就要对单桩基础进线点布置,保证其密实性,然后再通过对每一个桩进行勘探点设置,合理确定复杂地质的勘探点间距设置。

勘察探孔深度按照有关桩基技术规范设置为孔深的1/3-1/2,现场施工场地上至少要设置3个控制性孔。岩溶地区容易出现溶洞、石笋、溶槽等现象,需要对其详细的检测和分析,对出现的溶洞要采用合理的有效的方式进行填充处理,保证其填充质量要求。一般的勘探孔深入载体部分的底端3-5以下比较适宜,而控制性的勘探孔要能够穿透桩端下面的压缩层面厚度。其中有效的参数设计依据,要根据比较精确的实验或是测量标准为参考。如果在测量实验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是干扰其分析的数据值就能够作为设计参数依据,避免整体结构设计受到影响。

2 特殊性岩土勘察

2.1 混合土和地下水勘察

混合土具有一定的加固性能和较强的承载力,但是比较难以钻探,因而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混合土可以作为载体桩中单桩持力层,可以通过比较先进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技术进行钻探,满足桩承载力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载体桩基础工程质量建设,混合土在勘察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达到勘探目的如:井探、物探和钻探等。在野外测试中的探测对象主要有细粒土和粗粒土,粗粒土在勘探中采用的是动力触探而细粒土则是静力触探。对混合土密度进行测试时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进行,实验测试需要对样土进行颗粒分析和研究,现场测试主要是针对承载力荷载进行勘探,采用的是充水和充砂的方式。如果勘探的地区以前是有工程建设的经验则可以采用工程物探等的测试方式,其间距比较小,深度要足够深。然后通过一些探坑对混合土的结构、粘度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载体桩勘察中对地下水位的承压特性以及混凝土的腐蚀性要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载体桩基础建设不受影响,并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做好封水的有效措施。勘察过程中为了避免承压水出水要设置好出水的水头,防止土涌。

2.2 湿陷性土勘察

湿陷性土勘察主要是对湿陷性土的深度、类型和等级,按照有关建筑规范布置比较合理的工作量。湿陷性土地基载体桩的设计要合理控制穿透土层和勘探点的深度以及压缩层厚度,其中场地中土层的物理力学研究指标和承载力可以在室内进行试验包括浸水载荷、压缩、以及静载荷等。湿陷性土分为非自重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以不计入正侧摩阻力,但是要计入负摩阻力。非自重湿陷性在自重湿陷性小于5cm时,单桩承载力应计入湿陷性黄土层的正侧摩阻力。

2.3 液化土勘察

液化土勘察主要是对场地的液化可能性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液化等级和深度。液化可能性的判断要逐层深入,如果在测试中有液化可能性就要进一步的进行勘察,最后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行初步判定时要根据其地质年代对水的深度、非液化层厚度以及液化土粘度作出判断和分析。具有可能性的情况下进行深入判定时,就要根据标准的锤击数作出判定。液化的判定深度一般为20m,并且要准确的判断液化,其勘探点至少要3个,才能获取比较确切的数据值,进行详细探讨作出决定。

2.4 填土的勘察

载体基础局有较强的杂填土适应性能,近年来在在载体桩基础中使用比较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填土在载体桩基础施工中的指导和设计比较空,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客观全面的设计思考。填土具有高压缩性、湿陷性和不均匀性等,由于填土在载体桩中应用比较多,还具有相应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因而很受人们的重视,以此研究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填土应用技术,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由于关于填土报告比较少,有的报告中也没有具体的描述,这给填土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只能遇到特殊的情况采取比较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有关资料显示填土的一些特殊性质,需要根据地形的变迁、年代、堆积方式等进行详细的勘察,主要测试的内容包括密实性、湿陷性和压缩性等才能更好的判定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载体桩勘察点的布置为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要按照复杂场地进行布置。测试填土的承载力、压缩性、湿陷性确定载体桩的使用性。

3 小结

上述主要是对可能采取载体桩基础建设的范围、地质特点等进行了勘察要点分析。其中要求勘察点的布置和深度控制要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施工要求进行,关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现场可以进行加密勘探点设置。岩土勘察要根据其特殊性采取合理方法勘察,以此取得较为准确的设计施工参数。

参考文献

[1]孙文奇.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2]谭锡坤.岩溶地区基础工程中对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

[3]陈天林.载体桩桩身与载体接合部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J].岩土工程界.2009(11).

[4]郑玉辉,陈追田,惠昌.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复杂地基工程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8(5).

[5]王登峰,王建平,郭勇,朱鸿昌.黄土地基中载体桩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土工基础.2010(5).

[6]杨启安,初子华.路基下载体桩及载体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研究分析[J].工程勘察.2012(11).

上一篇: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问题与勘察的研究 下一篇:探究测绘新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