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内部银行的重要性及完善对策

时间:2022-10-12 07:44:00

施工企业内部银行的重要性及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2-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工程施工企业的业务涉及诸多行业,其地域性和行业性也呈现出分散化,这就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严重制约了其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如何加强对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施工企业内部银行的重要性及完善对策进行了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内部银行 重要性 对策

施工企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管理手段也逐渐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再加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施工企业集团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强化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资金作为企业生产作业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加强对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集团当前关注的重要话题,再加上施工企业集团涉及的项目多、分布地域广,因此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内部银行应运而生。

一、施工企业内部银行的重要作用

(一)从施工企业集团内部来看,实行内部银行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发挥如下作用:⑴合理控制筹资成本。通过实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可以设置一部分内部信贷资金,在内部成员企业之间流动,控制银行贷款规模,节约财务成本;⑵监管资金流向。内部银行实行资金统一结算,实行资金调配管理,对各个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实施监管,杜绝资金浪费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另外,通过资金集中结算,还可减少企业集团内部成员的账户数量,减少“账实不符”现象,实现存量资金的盘活处理,避免发生资金沉降现象,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水平。⑶提升企业信用等级。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逐渐扩大资金规模与资金流量,提升整体信誉度,扩大融资能力,积极抵御风险。另外,由于实行资金集中结算,因此企业内部成员不再单独与银行接触,企业偿债能力大幅度提升,也提高了施工企业集团的整体信用水平。⑷提高决策科学性。在施工企业集团中,以内部银行从整体把控资金流动、运转状况,通过提交客观、科学的资金信息报告,对企业集团的管理状况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规避风险。

(二)实现内部成员协调发展。对于施工企业集团的内部成员单位来说,采取内部银行管理方法,一方面可以盘活资金,成员只需要在结算中心进行结算业务即可,而不需要再与多家银行打交道,更利于统一管理,也可以将原本分散到若干个银行的资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更利于办理贷款,强化企业集团的整体信贷能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银行资金支持力度。由于施工企业集团选择了内部银行资金结算中心运营模式,进一步扩大结算规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因此,更利于协助银行进行管理,强化银行规模效益,加速银行在企业集团运行中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完善内部银行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银行管理规章制度。发挥内部银行在资金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既要注重规范性,也要注重效益性。在财务结算中心明确现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资金收入、资金支出等;结算中心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办事,对成员公司的现金收支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方面,在资金结算中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结算制度,明确各项职能部门的权利、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提高贷款业务申请、审批、调度与发放的规范性,注重日常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完善操作步骤等;另一方面,对结算中心采取独立核算模式,单独考核、单独评价,以发挥其权威作用。由财务结算中心采取统一化、规范化的结算行为,对资金流向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改善资金使用中的不当之处。

(二)强化原材料与设备的结算管理。首先,对于工程施工使用的原材料,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工作,注重原材料采购的谨慎性,严格把控价格关、质量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因此给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提出较高要求,在价格普遍上涨的时期,如果储备的原材料不足,将提高材料成本,影响盈利空间;反之,在价格有所下降期间,如果储备的原材料过多,也不利于效益水平的提升。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尤其对于常用设备,如果使用的期间比较短,应采取租赁方式更加适合;而价格高的专业设备或者特种设备,可在考虑市场发展前景的情况下,考虑购置。再次,应合理控制支付债务行为,尽量延长企业留有外部资金的时间,以更好地利用无息贷款。

(三)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首先,做好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根据工程运行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状况,客观编制资金使用规划,落实资金审批制度,强化资金有偿使用,更好地调动资金使用价值;其次,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推定成本管理策略,将中标价扣除税金、目标利润等,确定最终的目标成本,可有效提供工程项目效益水平;再次,做好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从以往施工企业的项目竣工结算来看,经常出现搁置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专业的项目结算小组,由专人负责进行项目结算与清欠,避免造成索赔失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强化结算工作效率,还应注重内部基础性管理工作,包括核对实物量、编制结算书、变更签证等,提高结算的速度。

(四)严格管理现金流量。在新时期,施工企业集团若想保障资金运行的效益水平,实现资金的安全化、合理化使用,必须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尤其对于外地工程项目来说,涉及到诸多层次、专业跨度大、流动分散性较强,因此通过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以往分散性的资金结算局面,发挥整体积累的作用;通过实行规模化运转,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可有效降低资金整体使用的成本;在管理现金流量过程中,要求企业明确划分总会计师、委派会计人员的责任权限,确保各自在岗位上发挥作用;另外,还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资金预算制度、资金评价制度等,确保各个流程的有序开展,降低资金支付风险。

(五)构建严谨的风险预警体系。在市场经济运营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客观存在,对于施工企业集团也是如此,只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财务管理质量水平。首先,设立监测财务风险的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工程项目规模等,客观预测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确立,应该以偿债能力、运营状况、现金流量等作为依据;其次,对资金结算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指标的权数,对预警体系中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进行分类,由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或者外聘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计算综合评估结果;再次,结合财务预警指标的分析,收集相关信息,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判断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加强重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降低风险。

由上可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资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强化内部银行管理,发挥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既可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从源头强化资金管理、规避资金风险,也可更好地挖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工程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万胜.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很有必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6.

[2]方芳.对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结算管理的探讨.科技信息.2010.09.

[]顾加佳.浅谈我国施工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5.

[3]蔡立亲.针对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一些思考.建筑发展导向.2011.09.

[4]王蓼鹤.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6.

[5]曾江涛.实行内部结算中心模式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刍议.中国总会计师.2010.03.

上一篇:教育对地方经济提高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某J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