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的太极人生

时间:2022-10-12 06:38:31

每天拂晓,在山东省新泰市罗马广场上有一位七十余岁的武师,他舞动春秋大刀,气势磅礴;运起鞭杆,犹如蛟龙缠身;演练起太极拳,宛若长江大河,波涛汹涌、功力浑厚。他就是李继科,1941年生,新泰高崖村人,武术六段。李老身世坎坷,自幼酷爱武术,磨练成做事严谨,坚忍不拔,奋进不已的性格。这种可贵的品格使得他的人生非常精彩:武技精湛、生意兴隆、子女出息、朋友众多。

1991年,已50岁的他从师于一位曹姓武师,学习武术基本套路、太极拳竞赛套路。曹教学认真,一丝不苟,要求严格。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李继科进步飞快。1993-1995年连续三年获得新泰市太极拳比赛一等奖。

学然后知不足,竞赛套路脱胎于传统太极拳,为了探本溯源,1996年从师于民间著名武师徐罡,系统地学习陈式洪传太极拳和杨式老架太极拳。徐老师痴迷于传统武术,遍访名家,功夫高深。1997年我也从师于徐老师,我与李继科认识就是从那时开始,按年龄我叫他大爷。他性格豪爽,不耻下问,很快我们就成为忘年交。

每天他很早就到了,走得也晚,练功刻苦,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健康硬朗,力气大得很。2011年我去他家做客时,一捆二百多斤的大棚膜辊子,他和伙计一口气装了一车,当时我就惊得目瞪口呆,心想我这正当年的小伙子抬起来还很困难,何况是七旬老汉了。他说,这与年轻时下苦力打下了基础有关,但保持到现在肯定是坚持练武的功效。

李继科的子女都很有出息,全是大学毕业,这在村里是绝无仅有的,二子李高秉承了父亲的爱好,上大学时师从米字拳大师张金贵,2010年在济南工作后又从师于陈式洪派掌门人李恩久老师。2011年夏,李继科觉得虽然每天都埋头苦练,也拜访过很多本地名师,但总是闭门造车,功夫难以提高,应当走出去,开开眼界,寻求更高的境界。于是通过李高的介绍,组织我们一行五人去济南向李恩久老师求教。有朋友就问:“老李,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去学什么呀?”他回答:“学无止境,太极拳博大精深,我既然有幸窥豹一斑,就应穷研不已,年龄大只是庸人懒汉的借口。”我们笑着对他说:“这样一来,你得管儿子叫师兄了。”他呵呵一笑,“该叫就叫,老传统讲的是一个敬字,没啥不好意思的。”

李恩久老师看到他这么大年纪还来求学,十分感动,也格外用心教授,训练时间也长,训练量也很大。晚饭后回到宾馆,我都累得不想动,可李大爷却说:“晚上也没事,我看李老师讲得这几招太好了,咱再到小广场上练练去。”到了小广场,李大爷还和我们这伙年青人推手较量,还真是让他推得站不住。晚上我累得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李大爷却躺下就呼呼大睡。第二天一早,我还没醒就听李大爷叫:“快起来,咱们得早到广场上去等李老师。”……在从学的人中,无不钦佩他执着的追求,认真求学的态度,我们只觉得他是新泰武术爱好者的骄傲。

在李恩久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李继科武技大进,2011年在首届中国泰山太极流大赛上获二等奖,2012年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获陈式太极拳一等奖。

为了推广太极拳,李继科又组织成立了新泰市尚武太极研究中心,免费拿出自己的几间大房间公用。每天,他依旧早早地来到广场上传拳授艺。他讲解耐心细致,比喻形象风趣,演练韵味十足,为传承国粹,孜孜不倦,甘之若饴。

上一篇: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之浅释(三) 下一篇:独立学院学生感知风格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