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的意蕴美

时间:2022-10-12 05:27:33

诗意课堂的意蕴美

诗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语文教学缺乏诗意,那么课堂就像没有鲜花的一片荒野,苍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1.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着诗意的语文教师。

(1)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语言。

语文是最富人文色彩的学科,那刹那间的感受,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那入木三分的刻画,那缥缈俊逸的漫笔,那纵情恣意的挥洒,那诙谐幽黙的调侃……是语言的魔力,更是我们“以心验之”时灵动的勃发。做语文教师应该就是写一部曼妙的诗,内容缤纷多彩,语言行云流水。也许不一定华丽,但一定传神;不一定深澳,但一定隽永。

教师口语的节奏就如音乐的旋律,教师应注意培养口语的音韵美,即讲究音调和谐,抑扬顿挫。精彩的篇章本身就体现了语言的魅力。教师范读时就得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读出名篇佳作的音韵美和魅力。如《再别康桥》,要读出浅吟低唱的韵味: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教师富含音韵的朗读,回引领学生长久地沉浸在无限的遐思之中,同时受到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熏陶。

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做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师。

(2)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课堂。

语文课堂应是博大的、充满人性关怀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堂应是生动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应该允许有判逆的声音存在,创造的火花迸放,寂然的感动呈现;语文课堂应该闪溢着灵动、惬意、恬淡与高远,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缺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而这一切的创造者是语文教师,演绎者是语文教师,充满深情的坚持者依然是语文教师。”

随着学生视野的扩大,教师要学会教学方法的变通,让学生在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中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要以教师自身对语文的热爱去感染学生,以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良好的读写能力去熏陶学生,以语文本身独有的巨大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感悟诗意,让学生学会思想。

2.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教学氛围

创设诗意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活动场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于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预设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要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进行多种氛围的创设,极大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知、情、意等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课堂对话

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诗意蕴藏于文本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起来,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诗意的课堂对话追求民主,语文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语文教师也不应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共同学习、成长、进步的伙伴关系。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会启迪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

诗意的课堂对话追求生活感悟,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心灵的对话,是学生感悟文本的音律美、形象美、情趣美、意蕴美的过程,是获得文本精神和言语智慧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应着力让学生经历生命感悟的过程,以平视的姿态去审视文本, 把文本作为观察和认识的对象,动用全部的感官和心智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并以此来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自己心中灵动的文本。

教师的引导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想象联想,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改的主阵地,让我们的课堂多一点趣味,让我们的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和创新的火花。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专业知识,增强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诗意课堂教学语言,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以知识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进而优化诗意课堂教学,推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收稿日期:2013-02-20

上一篇:浅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下一篇:如何开展口语交际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