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质量控制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10-12 05:05:53

关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质量控制工作的探讨

摘要:在现代社会,超深基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它的施工难点在于基坑支护体系,因地连墙拥有施工作业面小、噪音低、墙体刚度大、止水性能好等优点,逐渐被大量采用,而更大、更深、担负责任更重的地连墙施工项目也就对监理控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节点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杭州某综合体项目基坑深度-20.10m,基坑围护方式采用地下连续墙。地连墙墙深62.0m、进入强风化基岩层不小于1.0m,厚度为1.0m,总延长米约691.6m,采用十字钢板抗剪防水接头。本工程共135幅,主要幅宽为5.0m和5.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P12。本工程成槽采用液压抓斗法,设置3处开口,由3台成槽机流水施工,成槽机配备为两台宝峨GB-46、一台金泰SG-60,砼灌注采用10型钻机协助灌注,需注浆。

二、监理控制节点

经过实际工作,初步归纳地连墙监理控制节点为:

Ⅰ导墙施工

Ⅱ泥浆制备

Ⅲ成槽过程

Ⅳ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Ⅴ接口管吊装

Ⅵ混凝土灌注

Ⅶ注浆

2.1 导墙施工控制要点:

导墙的主要作用:地下连续墙施工导向、蓄积泥浆、维持槽顶表层土体稳定(挡土墙)、悬挂钢筋笼和接口管、标高控制、支撑相关机械设备。

以本项目为例,监理可采用以下控制节点和方法:

(1)角点定位:采用全站仪,在开挖前复核导墙的中心线的角点;

(2)开挖复核:开挖过程中阶段性复核导墙槽段的中心线,用卷尺测量槽段宽,预防超挖,转角外放应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

(3)钢筋绑扎:主要控制钢筋品种、卡尺检测规格大小,卷尺检测钢筋网间距等

(4)模板架设:本项目为单侧模板,导墙外侧直接接触表层土,超挖部分由混凝土浇实,有助于导墙的稳定。主要监理控制内容为模板的垂直度使用铅垂或靠尺检测,槽段间距用卷尺检测,支模架是否牢靠稳定;

(5)砼浇筑:监理应使用水准仪检测砼标高、旁站混凝土振捣情况、以及巡查模板支模架稳定情况,应要求施工单位设置专人巡查修补;

(6)成墙:砼强度未达到一定强度不允许拆模,不允许上过量荷载,以防导墙破坏。拆模后应设置对撑。监理控制内容应为砼强度的增长,监测导墙成墙情况,复核导墙中心线以及对称设置数量和间距是否与设计相符。

2.2 泥浆制备

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护壁、携碴、冷却机具和切土。

以本项目为例监理应控制以下内容

(1)泥浆池:据计算,单元槽最大泥浆容量约为450方,考虑循环漏浆废浆等情况,应制备约900方泥浆。因本项目有3个开槽点,考虑流水施工,则泥浆容量不少于900方,即总制备方量不应少于1800方。泥浆池制作应满足相关砌筑规范要求,监理主控内容为泥浆池内壁的防水砂浆抹灰情况及泥浆池容量等;

(2)泥浆性能:为满足泥浆功能,泥浆的基本性能是监理的主控内容,监理应跟测或主动监测泥浆比重、粘度、胶体率、PH值、失水量、含砂率等技术指标,具体数据应以设计及相关规范为主,监理主控指标为新制泥浆比重为1.03 ~ 1.10,黏度为30s ~ 35s,失水量小于 30ml / 30min,pH值为8 ~ 9。循环泥浆比重为1.05 ~ 1.20,黏度为30s ~ 40s,失水量小于 30ml / 30min,pH值为8 ~ 10,含砂率< 7 %。;泥浆测试次数不宜少于3次,新制泥浆使用前一次,成槽过程中循环泥浆随机抽取一次,成槽结束循环泥浆槽底抽取一次。

(3)进场材料:因泥浆性能要求较高,需现场制备,主要进场的材料有膨润土、高分子聚合材料、纤维、增黏剂、纯碱等。监理应依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检查材料的配备情况。

2.3成槽过程

地连墙成槽中需控制内容有槽段的长度、深度、垂直度、槽内泥浆、刷壁和清基。

以本项目为例监理的控制如下:

(1)长度:抓斗宽2.8米,需3抓成槽,定位开挖前,测量外放距离,防止槽段开挖过大,误差不超过30mm。

(2)深度:入岩时需检查岩样是否与地勘报告相符,确认后允许继续施工,本项目需同时满足62米槽深和入基岩1米。测量每幅不少于2点。

(3)垂直度:成槽机配备垂直度显示仪及纠偏装置,监理可通过此仪表控制垂直度,成槽后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成槽情况,若出现垂直度较差情况,要求回填后重新成槽。

(4)泥浆:槽内应保持泥浆高度在地下水位500mm以上,且不低于导墙面300mm,保证水压力及防止水面冲刷土体。

(5)刷壁和清基:成槽后对相邻槽段端面清刷,需刷至无泥为止,刷壁深度即墙深;清基采用泵吸法效果较好,清基完成后应测量沉渣厚度及泥浆性能,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泥浆性能需满足循环泥浆性能指标。

2.4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1) 钢筋笼制作

本项目钢筋笼分两段制作,上段43米,下段约19米。主筋为直径28mm的3级钢。直径25mm以下钢筋采用搭接焊,其余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

以本项目为例,监理检查控制节点为:

①钢筋笼结构焊缝需满焊,四周钢筋结点需全部点焊外,其余结点梅花点焊;

②钢筋笼主筋、垫片、预留筋设置数量及位置等与设计相符;

③钢筋笼预留导管通道不应影响钢筋笼结构布筋;

④十字钢板焊缝满焊,与钢筋笼连接处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⑤搭接焊应满足单面10d、双面5d长度要求,直螺纹套筒连接安装后外露螺纹不应超过2p。

相应指标为钢筋笼长度为±100mm,钢筋笼宽度0 ~ -20mm,钢筋笼保护厚度0 ~ 10mm,钢筋笼安放深度+50mm,主筋间距+10mm,分布筋间距±20mm,预埋筋中心位置±10mm。

(2)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吊点事先计算好位置,采用两台履带吊协作起吊,吊装需全程旁站,以本项目为例,监理主要控制内容为:

①观测钢筋笼垂直情况、迎土面方向、整体性以及是否出现变形;

②下放时若遇障碍不允许强行下放,若放置不顺,应拔起重复清基;

③清基后应及时吊装钢筋笼,保证工序的连贯性;

④钢筋笼放置完成后的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应超过50mm。

2.5接头箱吊装和拔除

灌注混凝土前应设置接头箱。以本项目为例,监理控制要点为:

(1)接头箱长度为墙深,接头箱底应插入槽底;

(2)接头箱顶应超出导墙面,以方便吊装为准;

(3)接头箱起拔应在混凝土初凝后,应保证垂直、匀速的缓慢起拔。

2.6混凝土灌注

地连墙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拥有流动性较好、较低的泌水性、自密实性较好等特性。对水泥用量、水灰比、和易性、坍落度等技术参数有严格要求。本项目地连墙抗渗要求较高,为P12级,所以水下混凝土还需添加提高抗渗性能的外加剂。以本项目为例:

(1)浇筑前:本项目采用10型钻机机架辅助灌注,使用两台机架灌注,两个灌注点间距不应超过3米,且距槽端不应大于1.5米,以每根导管平摊浇筑面积为准。导管使用前需测试气密性。导管的单节和总长度需进行统计。

(2)砼浇筑:检查商品砼配比单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检测坍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求导管口设置筛子,防止尺寸过大骨料和过干混凝土进入导管;首批混凝土量应快速的连续浇筑,混凝土量按导管埋深1米计算,后续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2-4米,不应超过6米,按砼量和导管长度计算,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两个灌注点混凝土面应尽量在同一平面,高差不宜超过0.5m,采取同时浇筑或轮流浇筑方法,浇筑的速度不宜过慢。浇筑过程中按要求留置试块。

(3)浇筑完成:以砼面标高为准,需考计算墙顶保护超灌高度,在槽内选2-3个点实测,满足设计要求结束浇筑。

2.7 注浆

地连墙注浆主要目的是通过固结持力层土层来增加承载力,以及填补墙体与土体的间隙来增加抗渗能力。本项目采用两根注浆管交叉注浆。以本项目为例:

(1)检查注浆管的制作与焊接,可抽取部分做水密性实验。未使用时需注意对注浆管的管口管身的保护工作。

(2)在正式注浆前,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墙段进行注浆试验,确定合适的注浆参数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在墙体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清水开塞。在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再开始注浆,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5~4Mpa,注浆量达到每幅墙约5-6吨为准。

三、结论

地下连续墙工程是排桩工程思想技术的延伸,但其施工方法、技术要求、涉及内容以及承担的责任都有不小的提升。作为监理,加强自身学习成长是管理的第一步,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借助相关仪器设备监测、检查、记录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施工参数来与设计及相关规范进行比对,以此监督督促施工单位改正。最后,以达到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价值为最终目的。

上一篇:风电场宏观和微观选址技术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对我国企业劳动组织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