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12 04:00:25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数学探究的欲望,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能,培养起应有的数学能力和品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06-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要构建有效课堂,建立起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互动、体验的“学堂”,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而小学生正处于学龄初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具有极强的探知欲望,又有好动活泼的良好品质,但同时对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探求数学问题和知识的兴趣尚待教师的有效激发。所以,教师应时时根据学生的特殊年龄的发展特质,鼓励他们参与学习,并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1 在有效情境中培养兴趣

在创设情境中开展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创设情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来创设富有生活趣味的学习场景,利用游戏、演示、竞赛等活动形式来创设学习场景,结合音乐演唱、视频播放、小品展示来设置教学背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它们能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良好的氛围,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如在五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暑期参加了夏令营的经历,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夏令营全体同学总共有23人,要安排宿舍住宿,宿舍分别有3人间和2人间(安排之后每个房间不能有空的床位,暂时不考虑男女同学的人数),那么,大家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安排方法呢?”同学们在教师设置的熟悉情境中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地解决了问题。

2 在立足生活中培养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应回归生活。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应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积极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组织教学的着力点、激活学生的立足点,引导学生在生活氛围浓厚、喜闻乐见的背景中参与数学学习。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厘米与米》中,教师为了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设置了这样的生活化场景:“大家想一想,校园里的那棵“不知春”古树到底有多高呢?”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学生纷纷展开了交流讨论,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可以跟古树合影,然后量一量照片中古树是我的身高的多少倍,那就是古树的高度了!”“老师,我可以爬到树上,用绳子测量下就知道了!”“我会从家里拿个最长的竹竿来量!”……教师对学生们的想法感觉很惊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他们相互学习互动的过程,得出的想法已经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了问题的思考过程,在生活情境中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培养了学习兴趣,明白了生活处处蕴涵着数学,能够在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3 在尊重主体中培养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尊重、理解、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中的话语权应该得到充分尊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起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课堂,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三年级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创造机会,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数学课堂上总会让他们“想一想”、“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说一说”,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同样,教师尊重学生主体,还表现为在课堂中从不吝惜给予学生的鼓励和赞扬,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营造学生乐学、爱学、会学的“好学堂”。

4 在激扬个性中培养兴趣

小学生是富于个性的学习群体。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尊重学生个性其实质就是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对话”、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情感等个性表现,重视学生个性张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集中体现在重视个体差异、实施有利于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教学策略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如,在三年级下《统计》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道数学练习题:“2013年王梅家里各个季度的用水量情况:第一季度16吨,第二季度14 吨,第三季度28吨,第四季度22吨。”紧接着,教师根据班上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和个性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分层设置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其中:“(1)王梅家中各个季度平均分别用水多少吨?(2)请选择正确的算式:A.(15+10+30+25)÷4,B.(15+10+30+25)÷12,C.(15+10+30+25)÷365。(3)请计算出王梅家中每月用水的吨数。”这样,教师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尊重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的差异性,维护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升了课堂实效。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持久的热情,真实的教学效果才有可能。教师必须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更深入地了解、理解、尊重、鼓励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激趣方法,让数学课堂激发更多活力,绽放更多精彩,吸引学生更多目光,使他们变得更愿学、乐学、会学。

上一篇:广积“材源”奠基础 下一篇:结缘版贸 苦中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