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皮影艺术的现代传播与发展

时间:2022-10-12 03:57:55

论皮影艺术的现代传播与发展

[摘要] 本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阐释了我国皮影艺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皮影艺术及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当下研究重点不应该在于“原生态”本体性研究,而应该是以现代传播学与媒介学的视野,去思考皮影艺术及其他非物质文化艺术的发展对策。我国皮影研究缺乏对皮影的现代推广传播研究,缺乏皮影艺术自身创新研究,缺乏皮影市场开发和产业化方向研究。而这些恰恰是皮影“是生存还是毁灭”的致命因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现状与危机;传播与发展

皮影,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保护遗产与民间艺术珍品,千百年来深受百姓欢迎。目前。皮影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民间基础的珍奇艺术可以说已经处于一种濒临“灭绝”的艺术状态。

一、皮影艺术传承和生存危机的主要表现

四川大学民俗学家江玉祥在《中国影戏》一书中说:“中国皮影从陕西发展,首先沿黄河流域传播……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靖康二年四月,金人俘钦徽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去,其中包括‘弄影戏’等倡优伎艺150余家,影戏随金兵北传。”可见,皮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皮影艺术却在逐渐消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首先,政府支持的皮影剧团难以生存并逐渐减少。《绵阳日报》报导。1991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赵永生,以乡老年协会为主体,组织了8位川剧爱好者为成员。在周围各地演出了200多场皮影戏。赵永生在晚年收集整理的124集皮影剧本,有连场11集,70%属失传剧目。赵永生老人拿出他用心血整理的手写剧本,十分无奈地望着记者说:“哪儿才是它们的家呀?”上世纪B0年代原有的大多数省区及地县级皮影剧团到今天已经销声匿迹了,从事皮影艺术演出的人寥寥可数。目前,还存在的皮影剧团有北京皮影剧团、上海皮影剧团、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剧院、四川木偶皮影艺术剧院,而真正纯粹意义上的“皮影”剧团仅存几家,还保持比较活跃的皮影剧团只有河北唐山皮影剧团。

其次,民间皮影剧团经济困顿并风雨飘摇。中国地方的皮影剧团如河北昌黎向东皮影剧团、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剧团、广东省陆丰皮影剧团实质已经属于“承包”的民间文化艺术剧团,政府的补贴非常微薄,自负盈亏,入不敷出。据《成都商报》2007年2月初报道,四川全省皮影至今只有一个年迈70岁的老师傅在继续巡回演出,几乎难以维持生计。

再次,皮影传承后继无人。一方面,皮影艺人日渐稀少,过去的皮影大师、皮影师傅和皮影艺人都已年迈,渴望把精粹的技术教授给现代的年轻人,但是,即使皮影世家的后生们也多数拒绝学习继承皮影艺术,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一个戏班演出一场所得收入在50至100元之间,每人报酬不过一二十元,仅仅靠戏难以养家糊口,所以年轻人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学戏。

第四,皮影受众和爱好者寥寥无几。由于对皮影的宣传不够和传播力度的缺乏,了解皮影的普通观众并不多,皮影的“影迷”非常有限。作为一种接近动画的艺术,应该得到少年儿童的喜欢和热爱,但我们中、小学生了解皮影的人非常少,有些人从来没听说过皮影。没有观众的艺术,即使非常优秀和经典,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会逐渐被淘汰,皮影的存亡已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那么,怎样去挽救日益濒临灭绝的皮影艺术呢?必须突破传统的对皮影纯粹的学术研究。传统的研究注重皮影历史研究,如一些史学家、民俗学家、博物馆文史专家、美术家和皮影艺术家根据我国古代史书典籍和出土文物如《墨经》《汉书》《史记》《韩非子》《宋书》及甘肃、山西考古文物等去考证我国古代皮影最早兴起与流传;同时要突破对皮影传统制作方法的研究,如对地方皮影艺术表现特色如场景、细节、表情、神态进行了分析研究,或者从皮影的制作和分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如对制皮、镂刻、敷彩、缀结皮影的制作分类研究;对头茬、身段夹子、马与马斩、仙场、妖场、辅助夹子等人物造型研究。解决皮影最关键的问题是皮影现代传播问题。

拯救皮影及其他非物质文化艺术,最重要的是结合现代社会审美心理特点及文化语境。对皮影的研究突破本体性的美学研究。过去对皮影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皮影历史发展的考证和清理,皮影剧目、曲目、地方风格及流派、皮影制作方法等表层层面的研究。在网络与媒介为主流的现代传播社会里,研究皮影及其他非物质文化艺术与传媒的关系,研究皮影的市场开发,研究皮影艺术的现代化数字化艺术创新,可以让皮影艺术和其他民间、民俗珍奇艺术品得到保护、发展、创新,并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艺术审美需求。

首先,现代传媒可以推广皮影及其他非物质文化艺术。通过各种媒介对皮影的现代传播和宣传促使人们自觉接受皮影艺术,并增加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自豪。综观今天内地艺术的发展,凡是取得显著绩效的艺术作品都是借助现代媒介传播而赢得了自身的位置。文学、电影、电视、流行歌曲、明星、绘画、字画、古董、先锋艺术、行为艺术……在现代媒介的推动下,一些作品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并因此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与商业价值。一本《论语》在“百家讲坛”后,全国掀起前所未有的研读《论语》热潮,发行量半年之内超过千万册。易中天评《三国》、刘心武谈《红楼》、张艺谋、冯小刚……都同样取得了媒体最大效应。皮影作为民间国宝级价值,如果通过现代媒介的强力传播和推广,让其价值达到最大的认同和发挥,那么,皮影及其他民间文化艺术的当代价值意义和地位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凸显。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及户外宣传媒体,让皮影艺术的形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自觉接受皮影艺术。如果将CCTV、电子网络及其他媒介对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宣传作用发挥出来,在庞大的13亿人口中可以培养出无数的皮影迷、动画迷、戏曲迷……因此,现代媒介的参与是皮影和其他民俗艺术推广的最佳途径,也是拉动皮影和其他民俗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其次。通过对皮影艺术的现代传播研究,推动皮影艺术本身进行改良与创新,满足现代人的欣赏心理。

其次,加强皮影艺术产业的开发可以“艺术养艺术”。通过皮影艺术的市场运作与产业发展研究,促进皮影艺术的市场开发与皮影产业的发展勃兴。皮影艺术在中国当展中,从业人员曾经达到10万多人,制作和销售皮影企业曾非常可观。当年走街串巷都能看到表演皮影的艺人,皮影剧团之间竞争也非常厉害。但是,今天的皮影存在经济不足,无法保证皮影艺术人才的起码生存,年轻人不再愿意把皮影作为自己的艺术职业追求。因此,如果加强对皮影市场的开发,让皮影能够像动画、漫画和艺术小品一样得到市场的认可;让皮影作为古老的艺术珍品被收藏家喜欢并收藏;让皮影艺术可以在国内大、中、小学及各地剧团普及演出;让皮影剧目走向国际,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和认可;让皮影与各个地方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地 方旅游事业结合起来,引资招商,创造出一条皮影艺术和其他民俗艺术发展的产业路子,使之完全走向市场,为皮影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第三,保护“原生态”与皮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创新。传统皮影是“原生态”的手工技艺产品,在今天如此发达的科技时代,如果为了“原生态”而不求进取,则背离了时展的方向。因此,要具体研究科技发展给皮影艺术及其他民间艺术带来的发展契机。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给皮影艺术创作和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网络化技术给皮影艺术的传播环境带来了质的飞跃,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潮流,推动皮影艺术及其他民俗文化艺术的现代创新和发展。如对皮影的皮革原料的加工、影像造型、灯光装饰及故事本身等进行现代元素的构造和补充,以使更多的人去接受皮影艺术的现代魅力。现代传播也可以促使皮影在制作技术、造型技术和色彩涂染方面更加新颖、生动和幽默,并且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如动漫、现代舞蹈和其他视觉艺术相互结合。皮影艺术本身的革新和改革是皮影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血液循环,是皮影未来生命力的保证。皮影艺术的发展必须要以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现代传播可以促进皮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如在皮影剧目的内容上可以加入现代生活元素,表现现代人生活欲望、欢乐、幸福、痛苦和不幸,适合现代人欣赏口味。

第四,要培养皮影的受众和挖掘潜在受众。皮影来自于民间,曾经有千年的民间基础,其存在的土壤是广大民间群众,有着无数的观众和皮影爱好者。但是,今天的皮影观众十分稀少,由于大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喜欢的是现代娱乐消遣方式,而皮影及其他传统民间艺术怎样适合现代观众的要求?怎样培育自己的观众和潜在观众?从什么角度去激发当代观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自觉欣赏?怎样去把握当代观众对皮影及传统民间艺术的欣赏心理、品位情趣和审美愿望?皮影要发展,必须要对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予以研究。今天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校园里,人文素质教育严重不足,少有对传统文化艺术做出必修的决定。学校流行的是通识音乐、通识美术,并且以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为主要内容,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听到或看到过皮影,所以必须加强皮影艺术及其他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教育普及,加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我们必须研究皮影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探索并开发出一些具体的关于皮影和其他民俗艺术的教学软件为皮影培养大量的爱好者和未来观众。

二、结语

总之,皮影作为流传了一千多年的非物质文化艺术形式,希望能在21世纪继续流传和保存下去,数百年后依然能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形式“活”的见证。今天,当我们物质水平达到了如此丰富的程度,当我们精神寄托走向如此脱离华夏文明之根而显得虚空的时候,当我们徜徉于西方和各种矫饰的现代艺术氛围里感到十分乏味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觉地把目光视野移回到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中。挖掘和拯救即将失去的包括皮影在内的各种艺术文化。只要政府支持,传媒热心,观众认同,皮影及所有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之路将无限光明。

上一篇:007系列电影中的轿车驾驶室界面设计 下一篇: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转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