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类中职教育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12 03:42:57

【前言】刍议建筑类中职教育发展趋势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利因素,建筑工程项目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照图施工的要求上。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8%,其中小学以下占38.5%,全国建筑业经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的农民工只有74万人...

刍议建筑类中职教育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从影响建筑中职教育发展的因素出发,分析了建筑行业发展及国家宏观教育发展政策对建筑这一专业类别中职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建筑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在持续繁荣的的同时,也将面临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的调整,从而适应培养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这一总体任务。

关键词:中职教育 建筑行业 发展 培养目标

一、影响建筑类中职教育发展的因素

1.建筑行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看,建筑行业仍属于劳动办密集型产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决定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多寡。二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一座座城市地标拔地而起,体现当今世界建筑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得以大量应用。鸟巢、水立方、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世博园等项目无一不显示中国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的发展水平。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建设部调查,2000年,我国有9.7万个建筑企业。到2004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达到12.8万家,从业人员达2791万人。

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利因素,建筑工程项目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照图施工的要求上。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8%,其中小学以下占38.5%,全国建筑业经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的农民工只有74万人,只占从事建筑业乡村劳动力的3.1%,接受过短期培训的也仅占7.8%。这就让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有了用武之地。因此,随着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逐步市场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民政策的施行使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断趋好,“出口”的繁荣也就带来了“进口”的繁荣。在高就业率的金字招牌下,各个建筑类中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建筑市场对于现行培养规格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量终将会随着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改变。

2.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除了受行业发展影响之外,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也是主要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使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突显出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今后十年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作出了明确而详实的说明。其中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途径,规定了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在校生比为1∶1。这些都为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但如果只看到这些有利因素而盲目乐观,不结合建筑类职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及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类别的变化,则无疑不利于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纲要》还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中、高级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仅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例,建筑类高职院校以及开办建筑工程类专业专科教育层次的就有德阳建院、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试想,这些接受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哪里?他们中的绝大部份将充实到施工现场,担任一线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岗位将和现有的中职类毕业生一样成为施工员,从而挤占、最终取代中职毕业生的原有就业空间。

二、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1.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稳定增长

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纲要》中关于高中阶段教育中职、普两种教育体系的规模要求。《纲要》提出,2015、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2250、2350万人,占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在高中阶段招生时直接按规定比例限定当地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如《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达到5.2∶4.8,同时国家《纲要》还提出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就学以及建立毕业生对口升学制度等鼓励措施,从而保证了中职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筑类中职教育规模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而建筑行业相对良好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预期都成为建筑类中职学校吸引生源的重要原因。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其中建筑业是其主要就业选择。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一线建筑工人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其进行职前或在职教育提上日程。如2009年,成都市就在一些建筑工地以夜校形式对建筑工人集中开展职业教育,涉及工程技术、劳动安全、法律等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对一线工人进行相关培训的主要机构。

2.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须向下调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反观目前各建筑类中职学校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对培养目标的规定,基本以培养建筑工程员为主,即建筑类中等技术人才或施工管理人员。将其与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基本相同。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建筑类中专学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如下:培养具备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建筑施工、建设管理、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建设监理等专业工作。因此在建筑业就出现了施工现场,从事一线施工管理同一岗位的的从业人员,既有中职生,也有高职生,甚至还有本科生。

建筑类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相近,有其历史成因。笔者以为,目前我国的建筑类中职学校以原有的中专学校为主,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成体系前,各建筑类中专学校承担的正是各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现有的建筑类高等职业学校则是由原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这就造成目前两者名称不同,但培养方向相同的尴尬局面。加之近十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开工量持续向好,对于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员)的总需求量较高,按现行培养目标毕业的建筑类中职生的就业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三年来一次性就业率皆超过90%。但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层将更加明确和清晰。按照《纲要》的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将达到20%。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上调还是中职教育适应行业人力资源需求,从培养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下调为培养施工一线的技术工人,答案不言而明。同时,农业富裕人口大量进入建筑行业,对他们的职业教育而言,现行的培养目标是不适宜的,而成为掌握相应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应是针对他们的培养方向。

3.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

经过多年演变,目前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为2+1,即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采用学年制,经过在校全日制两年理论教学,最后一年进入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全部课程合格则取得毕业证。这样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纲要》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其一,当招生对象范围扩大以后,全日制在校学习这一种模式不能适应受教育对象对教学时间的多种要求。其二,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了逐步施行弹性学分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种。在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制下,结合国情,实行以学年制为主,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并行的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其三,培养目标的调整,势必改变现行课程设置,减少课程门数和理论教学时间,进而引起学制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纲要.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李宗尧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5]周成银.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上一篇:浅谈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下一篇: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