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凭证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03:09:55

原始凭证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原始凭证是明确企业经济责任以及进行财务核算的原始资料,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未完成的重要的文字凭证。原始凭证由于是企业重要的经济往来的资料,所以在对其审核时需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要求进行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至关重要,企业单位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需要通过原始凭证来完整、真实、及时的表现,财务人员通过对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的核算才避免企业财产损失。

关键字:原始凭证 审核过程 问题研究 对策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36-02

1 原始凭证需要审核的内容

原始凭证是明确企业经济责任以及进行财务核算的原始资料,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未完成的重要的文字凭证。原始凭证由于是企业重要的经济往来的资料,所以在对其审核时需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要求进行审核。例如:原始凭证的项目类别、用途、业务发生时间、经手人签字、凭证的对方个人或单位,交往金额、数量都是凭证的重要的内容。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准确记录可以反映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1.1 真实性审核

原始凭证的信息是否真实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时最重要的是凭证的内容,数据、时间,对外来的原始凭证还必须有经办人的盖章(签名)。另外还需要对通过的原始凭证进行检查,看是否是真的,以防出现假冒伪劣的凭证,如果发现凭证出现了单位印章不清晰、涂改刮擦等情况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1.2 合法性审核

合法性的审核主要是看原始凭证上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令、制度办法,在原始凭证中是否出现了有违国家法律的业务往来。例: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与公司经济业务往来无关的信息;是否出现了大量的高额购买或者奢侈品;是否出现了越级审批报销等情况。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应该拒绝执行并且及时的向上级领导报告,减少公司的损失。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出现包庇,审核人员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1.3 合理性审核

原始凭证的审核的合理性是指: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的预算或者计划。如果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出现了企业不需要的物品;那么就要对合理性进行审核;如果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销售额出现了不正常的上升或者下降,那么也是需要进行合理性的审核。

1.4 完整性审核

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时要确保原始凭证的格式是否是完整的,是否出现了错记、漏记的情况,如果出现内容不整齐、手续不完整,此时的原始凭证就要退回经办人进行补办手续。

1.5 正确性审核

财务人员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时要确保凭证上的数字、文字的疏泄,审查凭证是否出现了涂改、伪造、擦等现象,确保原始凭证审查的正确性。

1.6 及时性审核

原始凭证要及时的将信息进行传递,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中的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进行及时的记载,并验证签发的日期。如果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中出现了过时的凭证,应该对其拒绝报销或者查明原因后再行处理。

2 原始凭证审核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财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工作流于形式,对原始凭证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原始凭证的重要性,认为只是签字,然后其他工作就和自己没有关系。另外,会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硬伤就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对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始凭证审查不出来,另外,存在的虚假发票、原始凭证的书写不规范、虚假的经济业务往来等问题都制约着审核工作的展开。

2.1 虚假发票

对于发票的真假,国家财政部门、税务机关监制或者是国家认定相关部门的专用发票才是合法的发票。由于国家的发票都是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用途,因此财务人员不能出现串用、套用情况的发生。如果是超出范围的发票,财务人员基本可以暂定为白条。面对虚假发票,首先财务人员要了解虚假发票和合法发票之间的区别,提高发票的识别度与鉴别能力。国家为了更方便财务人员对发票的辨别,在2010年后启用了新版的发票,财务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对发票真假进行查询。

例如:某省的新版的发票就采用了多种防伪技术,通过多种防伪标识可以让财务人员更加快捷的分辨真假发票,提高工作效率,更外也更好的打击弄虚作假的作案者,降低了风险情况的发生,降低公司单位不必要资金的外流。

如果财务人员在对原始凭证审核的过程中没有发现简单的防伪标识的话就可以拒绝为其人员报销。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还有可能发现颜色不正的发票或者是发票的标识模糊不清晰,这些都可以暂定为假发票。工作人员要严格对发票进行分析,确保真实的发票,降低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的概率。

2.2 填写不规范

财务人员在对原始凭证审核时会发现凭证填写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凭证中没有明确的表明所购买的物品,在原始的票据中只写了金额,没有出现物品的名称、购买明细、单价,或者是项目名称太笼统,不能真实的反应交易业务,面对这种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有的票据虽然金额不大,但是项目繁多,对于这种票据需要将物品的明细清单那列清楚,否则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除了单联的发票,对于多联的发票如果没有使用复写纸,而是通过签字笔直接填写的,就有可能造成内容、金额在发票联、存根联的不一致,这就特别容易出现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因此面对这种情况,财务人员除了进行核对外,还要将情况及时的上报。

2.3 虚构经济业务

财务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发现虚假经济业务的发生,虚假业务情况的出现一般是相同单位出具的发票、发票连号的可能性最大。在对票据的审核过程中,当发现发票的内容对出具发票单位的经济业务出现偏差,此时财务人员基本可以判定为虚假的经济业务往来。例如:水果发票开具的是办公用品,餐饮发票报销的是劳务费用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虚假的经济业务的情况,财务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

2.4 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票据的形式和类别都不尽相同,财务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票据势必会有出现差错的时候。例如,在依据管辖范围不同划分的国税管辖发票、地税管辖发票中又区分工业、商业等不同行业发票,它们的格式都不尽相同,还有定额与非定额之分等等。另外,对于发票的鉴别,税务相关部门如果能提供便利的查询方式,如通过相关网站或电话能在短时间之内查到相关信息,将会对发票的鉴别提供很大的帮助。

3 原始凭证审查的解决办法

3.1 发票类凭证的真实性

国家部门出具的发票都是有指定的使用范围和用途,所以财务人员不得出现错用、混用。

为了避免原始凭证出现混用的情况,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发票的识别技巧,通过对国家所印制的不同时期的发票进行真伪的辨别,就可以及时发现发票的是否真实。如果单位出具的发票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另外发票的数量、内容真实就可以确保发票的真实可靠性。

3.2 加强企业内部原始凭证报销的相关制度

财务人员首先要有清正廉洁的品质,公司单位的负责人也要有主体意识。作为财务人员在对原烦始凭证进行审核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财务的操作流程,一旦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发票都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对于出现的假发票要进行入账,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有效性,另外,针对公司内部的报销也要遵循相关流程,报销的整个流程必须符合相关规范以确保公司的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随着财务系统的快速发展,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参加培训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的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外,国家颁布的会计法等相关政策都要及时的熟悉了解,并且将这些国家的政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经验中,除了了解相关的财务知识还要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一提高自己的发展;二是确保财务资料的准确有效,更加注重实效性。

3.4 经济业务的弄虚作假的审查力度

财务人员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时有可能发现虚假的经济往来的票据。为了避免虚假票据对公司后期产生的恶劣影响,财务人员要严格注意以下三种情况:票号相连、单位相同、票样相同,这三种情况最容易出现虚假的经济往来票据。另外,在经济业务上弄虚作假,票据超出了正常的使用范围,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的正常运行,财务人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公司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了更好的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加强系统知识的学习,对出现的财务类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关注,及时的掌握国家政策的新变化。

二是财务人员在票据的审核中,财务人员要依据国家出台的财务相关政策的报销流程熟记于心,确保经手报销的发票都是真实的,降低公司的损失,减少公司资金的浪费。

三是为了降低虚假发票等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公司也要做出相应的制度与规范,流程化、规范化的操作会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公司财务的风险,为了确保财务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也要对普通的员工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加强财务基本知识的了解,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的流畅性。

4 结语

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关联着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必须要加强财务相关法律的学习,熟练的掌握操作规范,并且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有效,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业务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樊晓晶,仇海红.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几点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2014(1):132-135.

[2] 孙明菊.浅谈原始凭证的审核[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57-158.

[3] 窦荣.浅析原始凭证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务会计,2014(27):24-25.

[4] 冯宏胜.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原始发票审核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11(8):37-38.

[5]王冰雯.浅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原始凭证及其审核[J].科技致富向导,2013(3):15-17.

上一篇:叉车的故障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 下一篇: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