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时间:2022-10-12 03:06:45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近日,在浙江省经信委公布的一份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的名单中,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赫然在目。园区自1999年规划建设以来,一直坚持经编发展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并重的原则。截至2011年底,园区在已开发的5.7平方公里上,建成污水管网25.5公里、生活工业垃圾收集站5座、处理中心1个、供热管网13公里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整个园区每天的污水排放输送量达到1.2万吨,园区各排污企业基本都能做到及时安全地达标排放。

健全组织培养节能减排意识

园区通过成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好督查工作,并对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任务实行目标管理,进行年度考核,以保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了办公室、规划工程、物业管理等部门参与的高效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促进工作的落实。日常结合节能周、节水周以及世界节水日、环境日、土地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全区思想共识。关心、支持、参与污染减排工作的浓厚氛围。

完善机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自2003开始,园区开始全面开展创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针对审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与落实,并于2005年正式通过l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园区编制了《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8年10月,又编制了《经编产业园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2009年,园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订“节能减排自愿协议”,成为行业内首个节能减排示范园区。

围绕打造国际经编产业基地,建设中国经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适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化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编写了《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6~2010)》,并于2006年12月通过论证。规划对园区的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目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目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在招商引资中,园区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对照大气环境管理、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等,严格把好企业或项目的准入关。把环保和节能放在前置,不引进任何污染严重、高增加值能耗的企业和项目。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设置“绿色门槛”,由环保部门对入园企业进行论证,要求入园企业必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设施建设,不得污染和影响周边环境。同时严把企业生产关,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用、工艺控制、厂房建设等不同层面开展清洁生产,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清洁生产的良好机制。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11年底,园区已建成污水管网25.5公里、生活工业垃圾收集站6座、垃圾清扫车1部、处理中心1个,已基本形成了涉及园区开发区域范围内的垃圾收集、分类、压块、外运较完善的垃圾管理收集体系,园区各排污企业基本都能做到及时安全地达标排放。园区现已建成压力输送管约20公里,提升泵站2座,配备专人负责污水输送、调峰等工作,涉及重点排污企业12家,其它企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纳管工作也在规范操作中。目前,园区内废水收集总量已达到640万吨/年。园区还加强了工业冷却水循环改造,通过投加药剂,提高循环水的浓度倍数,继而提高冷却水的循环率:通过技术改造,将蒸汽冷凝水系统改为密闭式循环系统,回收了大量的蒸汽冷凝水,不仅节约了水,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并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建立了中水梯度利用系统,对于冷却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企业可分别供水。同时针对中水水质特征布置园区绿化,部分园区内绿化用水改用中水灌溉。

2005年,园区与嘉兴大都市实业集团、海宁电力资产经营中心、加拿大威尔逊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500万美金,建立了海宁马桥大都市热电有限公司。该项目是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区域性公用热电联产项目,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目前已建成各类主管线20公里、支线10公里。实行集中供热后已接入热用户51家,关停和拆除小锅炉62台,园区内的燃煤小锅炉已全面淘汰,有效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集中供热率达到95%,为园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将按照“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企业按照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园区具备生态示范作用。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不低于50%,集中供热率达到100%,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结合开发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创”战略的要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上一篇:亲柔至善灵性天成 下一篇:天竹连续七次入围法国PV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