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交往中的谦让行为

时间:2022-10-12 02:50:45

论幼儿交往中的谦让行为

摘 要:幼儿期是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往的发展。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同伴交往中能够协商解决问题,表现出谦让行为。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进行思考,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交往;谦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2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42

一、观察幼儿活动,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并积极进行反思和指导

(一)教育故事

班上新增了加工厂的区域游戏,第一次活动的内容是以牛奶盒为材料制作小鸟。经过讨论,加工厂游戏区定出新规则:早晨,每次只能有四个人参加。早晨,先到的小朋友就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这个区域,这样一来,我们班孩子上幼儿园的劲头就更足了,很多小朋友比平时早到幼儿园,开心地对老师说:“老师,今天我来得早,我来做小鸟。”

然而,一天早晨,加工厂里坐着五个小朋友,有三个小朋友拿着材料准备做小鸟,还有两个小朋友在找自己的牛奶盒,操作台上材料很多,也很拥挤。参加的人员数量不符规则要求,孩子们认为谁最后一个来谁离开,但没有人注意最后一个来的是谁。这时,有两个孩子仍然在裁剪材料,另外三个孩子看着我。我又补充一句:“你们自己协商。”他们并没有协商,一会儿后,豆豆放下手中的材料,站起来搬椅子说:“好吧,我退出吧。”这时,聪聪也站了起来说:“这次,我退出吧。”豆豆连说:“没关系,我退出。”此时,忙于制作的两个小朋友仍然在低头制作。

(二)反思和指导

他们都是大班的幼儿,老师应该给予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在处理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五个孩子当时都没有通过语言进行协商,但在心理层面上,他们都经历着协商的过程,用行动表明自己在协商过程中的自己的态度。其中两个孩子在埋头做手工;另外两个孩子采取的态度是主动退让;还有一个孩子可能是希望老师解决问题,或者是仍在犹豫自己所要采取的态度。总之,协商的结果是豆豆和聪聪主动让出自己的位子,让他人优先使用有限的公共资源。

面对需要谦让的时候,有些孩子的感悟比较多,而且能够以谦让的态度处理,而有些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感觉比较困难。让我感到比较高兴是,有两个孩子提出主动退出。

在上午区域游戏讲评时,我对孩子们说:“我们都喜欢在加工厂做小鸟,现在有5个小朋友想玩,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的孩子说:“如果人已经满了,就换其他的区域玩,下次再来玩。” 有的孩子说:“可以让给别人先玩,要互相谦让。”

在讨论之后,我将早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孩子(只提豆豆和聪聪的名字)。我问:“遇到这样的困难时,豆豆和聪聪是怎么做的?”孩子们说:“他们是先让别人玩的。”“他们谦让的。”我又问:“那他们这样做,对吗?”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豆豆和聪聪,异口同声地说:“对!”有几个小朋友带头为他们鼓起掌来。我接着说:“对,他们这样主动谦让的行为非常棒。”

在后来的区域游戏中,我经常听到孩子清脆的声音:“这次,我退出吧!”孩子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谦让,并逐渐在班集体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积极对事件进行分析,上升为理论指导

(一)影响的线索分析

(二)分析结果

首先,家长对幼儿(个体)的影响。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就在潜移默化地接受家庭的影响,一般而言,会谦让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比较会谦让。因此,聪聪家长的价值观直接影响聪聪对谦让意识的形成,这是情景的先决因素。与聪聪的父母接触,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处世很平和,而这种平和也在无形中影响着聪聪对周围世界、事件、人物的态度。

其次,幼儿(个体)对教师以及幼儿(个体)对幼儿(小组)的影响。聪聪的选择对他人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对教师的。这个事情对教师的冲击很大,区域中的规则已包括参加的人数、活动要求等,其实,该事件本可避免的,只要在区域游戏中使用“游戏插牌”即可。只要幼儿在参与活动前插好游戏牌进行选择,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所以,事件的发生引起教师的关注和反思,教师的自省,把眼光触及到更远的地方,将“谦让”的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扩大。其二,是对区域内的其他幼儿,虽然当时他们没有明显的态度和言语表达,但他们在经历与己有关的事件,聪聪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的。

再次,教师对幼儿(集体)的影响。教师反思了、重视了,她又将整个事件转达给了全班的幼儿,引发幼儿的讨论。其实教师在转达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带有自己的目的性和主^色彩的,所以教师也在用自己的想法影响着班级的孩子,影响着他们对于“谦让”的认识。

最后,教师、幼儿(集体)对幼儿(个体)的影响。通过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同伴的模仿学习,聪聪的“谦让”行为将在他自己心目中得到加强,加强他采取“谦让”的行为意识。这样的影响应该是对他人良好社会品质形成的影响,是可以持续很久的。

(三)时机的把握

有时“时机”就是“事件”的,关键要看教师能否牢牢抓住,同时是否能挖掘“契机”的最大教育价值。面对契机,首先要有发现的眼睛,其次要有挖掘教育价值的头脑。在该事件中,教师抓住了教育契机,也挖掘了它的教育价值,但还需要教师将这种影响不断地加强和巩固。

把握时机时虽然老师已经知道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幼儿,但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让他们感受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想要更好地相处和参加活动,就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想出的办法,他们更愿意采纳,并在今后的行为中确实履行。所以,在把握时机进行教育时一定要 “表面随机”,而“心中有数”。

一位老教师曾说:“谦让其实渗透于整个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能体现出谦让,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情景当中都有谦让……”我们要及时把握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教育机会,同时辅之以正式教育活动。总之,谦让教育应该是很随机的。

上一篇:教师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物来则应,过去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