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6 管理法加强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12 02:21:25

借鉴6 管理法加强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本文将6%l这一先进管理方法引入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 六西格玛(6%l)地方高校 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首要任务。

1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人才培养的质量,撇开生源质量不谈,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培养方案的实施。

首先,人才培养的定位。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的过程就是不同高校差别化发展的过程,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校如何通过特色定位寻找差别、识别差别并显示差别,即显示自己的发展特色的过程。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应用型高校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目的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定位问题也关系到地方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培养方案的实施。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培养目标;二是培养路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的定位,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作出原则性规定,各高校之间即使有些差异也不会很大。而培养路径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在这一实施环节上,各高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高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紧盯市场就业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路径;有的高校虽然由于机制的原因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慢半拍,但基本上也能跟上市场发展变化的节拍;然而有些学校却不然,固守已制定的培养流程方案,轻易不愿也不敢改变,具体地讲,是领导不考虑改,教师不敢改,学生不可能改。试想,一套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及统编的教材制定的培养方案,且是在新生入校前就拟订好的,怎么能适应4年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冲击。这种缺少柔性的培养方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千人一面”甚至“千校一面”,大学毕业生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只有共性缺少个性。这些学子们也许能胜任一个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的工作岗位,但是却很难应对新形势、新情况,甚至是新危机的挑战。其结果必然是一些高校的毕业生不受企业的欢迎,不被社会所接受。

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对我国高校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但同样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高校应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加快教育改革与教育体制的创新,根据国内外就业市场的新情况、新需求,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将6%l管理方法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六西格玛(6%l)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l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l”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l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l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l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l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核心价值的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l来度量后,%l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

概括6%l管理方法的特点是:

(1)它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

(2)它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更关注过程的改进;

(3)它是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l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

(4)6%l是一个目标,一个期望的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

我们把大学人才培养过程,视为产品的生产过程,我们期望高校以6%l目标来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即为合格产品,反之,则为不合格产品或半成品。6%l管理方法既着眼于产品的品质、服务质量,更关注过程的完善和改进,其重点是将所有的生产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找出主要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达到提高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引入6%l管理方法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着眼点是,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改进、调整和完善,建立柔性人才培养体系;宗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借鉴6%l管理法,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柔性人才培养方案

6%l管理方法的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依据这一管理原则,学校需要对每一位学生量体裁衣的制订成才计划。从尊重市场多样化人才需求出发,采用柔性人才培养流程,即可调节、可变通的人才培养路径。高校除按有关规定开设公共必修课,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外,各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大二或大三开始(3-5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依据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选择考研方向或就业方向等。学校对每一位学生可采用柔性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2.2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及时的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6%l管理法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更关注过程的改进。借鉴这一管理方法实施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及时的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学科偏重知识体系的划分,而专业则偏重社会职业领域,通常一个专业可能要求有多个学科综合,而一个学科可以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应用。高校既然是为社会、为市场培养人才,那么市场需求的变化就是方向标,专业方向的调整是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来实现的,也就是要对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课程群以及选修课程等进行整合、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2.3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西格玛是一种统计评估法,为了达到6%l,企业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l。借鉴这种管理方法,各高校在基于让每一位学子都能获得成功的理念下,制订出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需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达标要求。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不能顺利就业,并不是他们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水平不够,而是实践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为此,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厚知识、宽口径、会动手、有能力的人。

3以市场为导向的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确立新的人才观念,即高校培养的人才,一定是被市场认可的、接受的。因为只有当人有了使用价值,才会有价值。我们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是:

(1)确立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成功的理念,并实施柔性培养方案。倘若我们已确立了“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成功”的理念,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因材施教,实施柔性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学生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同需要的人才。

(2)强化证书教育,让学生多一张就业的“门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判断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毕业生是否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权威机构颁发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汽车维修工程师、二手车评估师等,针对市场这一实际需求,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在课程体系中融合一些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这不仅满足了有意愿拿证书的学生的要求,而且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有明确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的可操作的实训课,它能较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就业方向结合起来。本科高校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特别强调一个过程,时间上覆盖一个学期,以此要达到以下目的:满足教学基本要求,能充分体现本学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选题应与社会、生产、科研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的实际相结合,选题应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难度和分量要适当、适中,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很好地完成;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选题,有利于各类学生均能提高水平和能力,鼓励学生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挑战。教师要特别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就业方向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

(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师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科技需求,催生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高校教学基地、科研基地、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产业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工作,能零距离地接触社会,接近市场,并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借助实习基地的平台,也能有效地增强师生社会服务的意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5)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取得另一职称,如经济师、工程师、工艺师等;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具备了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一定实践教学的素质。但不管是哪种概括,双师型教师都是指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没有合格的教师,就很难有合格的学生。加强对双师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

总之,从6%l管理理念出发,我们可以把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看成是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了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引入6%l管理法,以市场为导向对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同时也借鉴6%l管理法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目的是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更好的与市场对接。

参考文献

[1] 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2] 孔勇.培养应用性英语人才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 池临封.高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浅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5).

上一篇:一个布依族山寨特岗教师的大爱 下一篇:输尿管镜技术联合常规方法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