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2-10-12 02:18:19

小议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变,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行。于是,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第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第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

第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合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知识多以直接描述的方法呈现,会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减弱。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尽可能多地从启发诱导入手,设计一个个有梯度、有意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出英语知识。学生归纳正确,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归纳不正确时,分析原因,指明正确的用法,让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操练,以期收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始终用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步步进入语言规律的认识,提供的素材应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富有趣味性。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应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情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