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幸福人生:基础教育的高级追求

时间:2022-10-12 01:57:08

奠基幸福人生:基础教育的高级追求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幸福是人的高级追求。幸福是人的各种追求实现的综合性体验。幸福的追求伴随人一生,并不断改变;幸福的追求与生俱来,又不断发展;幸福的追求因人而异,却具有共同特征。教育是人幸福追求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人幸福追求的过程。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发展奠基的教育,因此也担负着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奠基幸福人生是基础教育的高级追求。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等多所学校选择了以“奠基幸福人生”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对基础教育价值的本真选择。

“奠基幸福人生”是教育的哲学回归

教育哲学的基本体系包括了教育本体论、逻辑学、教育价值论和认识论。从教育本体论角度看,教育起源于人的生理性学习,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服务和发展人的先天性学习兴趣与需求。人的这种先天性的学习本能正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本能需要。教育如果偏离了人的学习需要这一基础,就偏离了教育的本体,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曾经一度偏离了这一本体,过度追求教育的实用价值,过度强调成人对儿童的教化,这些都是偏离本真的教育哲学选择。从教育价值论角度看,教育的价值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发展。人的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人的元价值就是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工具性价值就是人的生产劳动价值,人的消费性价值就是人的社会生活价值。据此逻辑,教育的价值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育的元价值,就是对人的元价值的发展,即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发展;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就是教育对人的生产劳动价值的发展;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就是教育对人的社会生活价值的发展。教育的三个层次的价值具有递进性:教育的元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是实现其他价值的基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是中间价值,是实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的基础;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即教育对人的社会生活价值的发展,是教育价值的高级层次。人的社会生活价值有多种表现,如社会地位、社会平等、公平,得到尊重等。但我认为,人的社会生活价值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人的高级的社会生活追求就是幸福。因此,幸福也是教育对人的社会生活价值的发展的高级追求。人的幸福体验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教育的过程逐步实现的。首先通过教育使人的生命得到健康发展、人的性情得到锻炼;其次通过教育使人具有一定的生产劳动能力,使人能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成就感;最后通过教育使人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能够很好地融入集体、团队,能够发挥自己在团队和社会中的作用,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逐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从而体验到人生的完整幸福感受。五一小学提出的“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教育哲学的本质回归,从而找到的学校的办学基点。

“奠基幸福人生”需要课程载体

办学理念需要办学实践的实现。“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一理念提出容易,但真正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落实,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育人目标。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指向人的终生发展,因此其长期的育人目标是“幸福人生”,如何将这一长期的育人目标转换为小学阶段的阶段性育人目标,这是五一小学解读和实践办学理念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学校干部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最后提出了“幸福素养”的概念,并具体解读为“道德、健康、人文、科学、艺术”五大素养。“幸福素养”的提出,阐释了办学理念所追求的目标“幸福人生”的含义,解答了“如何奠基”的问题。学校认为要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既要考虑学生一生的幸福,也不能忽视学生当下的幸福。因此,学校把五种幸福素养作为“奠基教育”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幸福素养”课程体系,打造幸福高效课堂,探索实施“奠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育人特色。在幸福素养课程的建构过程中,学校遵循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建构逻辑。学校确定“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和逻辑起点,以“培养幸福的学习者”为育人目标,以“培养独立行走的学习者,培养个性发展的学习者,培养知行合一的学习者”为具体的课程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五一小学“幸福素养课程结构体系”,把课程分为“道德与规范、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基础性和拓展性两个层级的课程。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课程目标,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壁垒,自主开发了各类综合课程。三类课程的实施共同指向“培养幸福的学习者”这一课程目标。幸福素养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使学校“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得以有效落实。

“奠基幸福人生”不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教育的全部过程

奠基幸福人生,不仅是为人成年以后的幸福奠基,而且需要从儿童当下的幸福开始,并为了人的一生持续幸福奠基。因此奠基幸福人生就成为教育的全部过程。为了实现这种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幸福教育,学校必须构建让师生体验幸福的育人文化。这种文化是学校干部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他们共同的教育行为选择。五一小学正是在这种文化选择中,构建了学校独特的幸福教育文化。

五一小学幸福教育文化的核心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幸福的光彩。首先要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发展潜质,尊重他们的个性,营造一种自我发展的宽松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释放生命的能量,自由快乐的成长。同时,还要从学生一生幸福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有益的幸福素养,初步形成适应未来所必需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既能享受当下的快乐,又能自信应对未来人生。

五一小学的课堂文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幸福饱满的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他们就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遵从自然生长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个性自由,注重引导而不施雕琢,保持生命最本真的特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于是,五一小学的幸福课堂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课堂,“教是为了不教”的课堂,关注学生学习知识背后收获的课堂。课堂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制订《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从“倾听表达、质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方面明确标准,引领各学科站在全局的角度统观教材,梳理教材的结构脉络,明确各年级、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教材、学科知识点纵横打通,形成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形成了整体育人的课程和教学文化。学校还着力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语文学科根据主题单元及体裁特点,探索单元整体授课,推出“预读”“导读”“自读”三读课型,数学学科推出了“核心导学”、“自学互学”和“主题研学”三种课型。同时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要“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周”和“自学互学课”上,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主题研学和小课题研究,孩子们主动收集身边问题,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能力、学习过程管理能力、学习效果检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学生在这种自主的教育文化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奠基幸福人生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人的价值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价值的高级理想。我们都行走在这一共同追求的路上,北京五一小学给予我们很多实践的启发。

上一篇: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下一篇:高职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课程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