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概论及《现代汉语词典》轻声分布简析

时间:2022-10-12 01:19:33

轻声概论及《现代汉语词典》轻声分布简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轻声的性质、产生原因及作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对《现代汉语词典》中轻声的分布作一个分布统计。

关键词:轻声 性质 产生原因 分布 作用

中图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26

1 轻声的性质

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厉为民先生认为:“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可能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语流中某些音失去原来的读音,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有人把轻声看作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轻声不是一种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2 轻声产生的原因

轻声何时产生,不可能精确到某一个时间点上。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都必须经过一个积累过程。一般认为轻声产生于唐五代时期。

2.1 大量双音节词的产生是形成轻声的重要原因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如:石、桌、燕、窗等。随着语言的发展,双音节化成了主要趋势,大量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原来的单音节词只有声韵调三个区别性成分,而双音节后,就变成了“声韵调+声韵调”六个区别性成分,于是有些词的声调逐渐被模糊了,这些双音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变成轻声词。

这一部分轻声词的出现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加词尾。词尾没什么意义,只是附着成分,如“子、头、们”等读轻声,于是“桌、石、我”就变成了“桌子、石头、我们”等。二是加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词,这个词的意义可有可无,变成双音节词。“窗、月、柴”等变为“窗户、月亮、柴火”等。三是新造一个双音节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节词。“臀、头、臂”等变为“屁股、脑袋、胳膊”等。四是重叠单音节词。“叔、伯、娃”等变为“叔叔、伯伯、娃娃”等。另外还有一些动词重叠,后一个语素为轻声,如:“看看、想想、说说”等。

2.2 人们发音的生理机制对轻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主要是单字加单字,语素与语素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如“桌子”,侧重的是“桌”而不是“子”。由于两个语素在双音节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们在读音时的情感不同,因此轻重就不同。“桌”用的力要大一些,而像“子”这样没有意义的词缀就会一带而过。同时人的发音器官的肌肉松紧度也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这样读音时就比较省力。因此读轻声在能让别人听清楚又能让自己省力的情况下,人们会自觉的把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发得又轻又短,久而久之,这些轻声词便固定了下来。

3 轻声的分布

轻声词在现代汉语中占很大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语65000多条,其中轻声词将近2400个。轻声在口语中,特别是北方方言中占的比例更大一些,而在一些新词和一些固有的生僻词中则几乎没有。下面就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轻声词做一下简单归类。

3.1 带有某些后缀的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867个,占总数的37.1%。这些后缀主要有“子”、“头”、“们”、“乎”、“么”等。如:靶子、老头子;石头、舌头、甜头;我们、你们、咱们;热乎、胖乎、在乎;要么、那么、怎么等。

3.2 带有表示结构、时态、语气的助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53个,占总数的2.3%。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如:当家的、巴巴地、不见得、有着、得了、写过等。

3.3 趋向动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12个,占总数的0.5%。主要有“来”、“去”、“上”、“下”。如:出来、进去、加上、拉下脸。

3.4 方位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38个,占总数的1.6%。有“上”、“下”、“里”、“面”等。如:府上、地下、这里、西面等。

3.5 叠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46个,占总数的3.9%。如亲属称谓“哥哥”、“姑姑”;名词重叠如“猩猩”、“道道”;拟声词如“嘎嘎”、“哈哈”;动词重叠如“说说”、“看看”等。

3.6 “不”读轻声

这一类轻声词共69个,占总数的2.9%。这一类词绝大多数是三字词,如:保不齐、差不多、由不得;也有四字的,如:果不其然、灰不溜丢;还有一些俗语,如:吃不了兜着走。

3.7 AABB式词语

这一类轻声词共26个,占总数的1.1%。如:病病怏怏、躲躲闪闪等,这些词都是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3.8 一些必读轻声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有1272个,占总数的51.6%。一部分双音节合成词后一个词素相同,这相同的词素有些读轻声,有些不读轻声。一般来说,读轻声的词素有虚化的趋势,不读轻声的意义比较实在。如:“实”――结实、厚实、踏实等;“家”――亲家、娘家、公家等;“气”――客气、义气、运气等;“处”――好处、用处、近处等; 一些双音节单纯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第二音节要读轻声。其中有些是从象声词转过来的。这些轻声没有区别意义作用,属语言习惯,对语言表达有一定影响。如:动词――哆嗦、骨碌、嘀答等; 形容词――马虎、罗嗦、糊涂等;名词――疙瘩、喇叭、骆驼、琵琶 、鸳鸯、葡萄等。还有合成词也是习惯上读轻声。如:磨蹭、蘑菇、豆腐、钥匙、笤帚、指甲等。

4 轻声的作用

轻声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主要作用有:

4.1 区别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同形词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要根据语音的不同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否则容易引起歧义。如“老子”、“千金”等在读原调时,分别是指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比喻贵重或者敬称别人的女儿;变调读轻声后,意思也就发生了变化,分别变成了父亲、机器上防止齿轮倒转的装置。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很多,如“鳌头”、“顶真”、“报仇”轻读后就是“熬头”、“顶针”、“报酬”,这些词语在书面上很容易区分,但是在口语中,就必须要依赖语音的轻重来加以区分。

4.2 区别词性

有些字形相同的词,在读音轻重不同的情况下,其词性也会不同。①名词变读后成为形容词。如“大意”读原调是名词,指“主要的意思”,读轻声时是形容词,指“疏忽,不注意”。②动词变读后成为名词。如“起火”读原调是动词,指“发生火警”,而读轻声时是名词,指“带着苇子杆的花炮”。③形容词变读后成为名词。如“下水”读原调是动词,指“进入水里”,读轻声时是名词,指“动物的内脏”。还有一些不同形,但是在口语中读音的轻重仍然能区分词性,如“手紧”、“感情”、“笔画”轻读后变成“手巾”、“敢情”、“比划”,意义和词性都发生了变化。

作者简介:李丽,新汶矿业职工大学,山东莱芜 271100

上一篇:浅议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语法教学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倾听策略的应用